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读徐建成川味儿随笔《老成都街坊龙门阵》

封面新闻 2018-05-25 12:16 33286

山鹰

《老成都街坊龙门阵》

对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必修课,是生活的一种享受;但处于资讯爆炸的时代,阅读书本已不是人们获得信息唯一手段。甚至我曾听周围的人说:许多年没经过书店,累一天下来,拿着书就瞌睡,有手机看,买书的钱就省去了·····。资讯发达,大数据推送,人类科技文明日新月异的同时,知识的获取趋于实用主义,让人的知识变得碎片化。由此,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和浮躁的生存状态,那种泡一杯茶,捧一本书,细嚼慢咽地从字里行间寻找和揣摩的乐趣,似乎离人们渐行渐远。

最近一周,一直在读一本书。这本书可以让人边读边笑,甚至大笑不止。书中事,想一想,似乎在身边就有发生;书中的人物,捋一捋,老知青,老成都,老街坊,时髦青年,文人骚客,名医名角,下岗工人,街边小贩,各行各业,鲜活如影像。在阅读中,一条从上世纪中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如今改革开放的历史脉络,凸显出来,让人唏嘘、感叹、自豪、振奋。久违的阅读愉悦,让我对著名作家徐建成的川味儿随笔《老成都街坊龙门阵》爱不释手。

徐建成用川话方言写作的《老成都街坊龙门阵》洋溢着浓郁的地域特色。翻开书本起读,亲切感扑面而来。作家在运用顺口溜,川方言,流行语,歇后语这些四川方言特色时,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笔下人物绰号准确地勾画出每个人的性格或外貌特征,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其对现当代四川文学作品语言精髓的刻意继承。

徐建成川味儿语言写作的娴熟功力,也得益于作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当知青,经历过苦难磨练;做记者,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个体;做教师,心中有对学生的柔软爱心。更重要的是,作家在经历之中,颇具独立思考,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体味,因而,才能把成都这座城市滋味酿成笔尖的麻辣鲜香,咸淡适宜,尽显四川人的幽默,大度、随性和坚韧的个性。如果说,散打名家李伯清是用嘴和功夫表现成都人;那么,徐建成川味儿随笔《老成都街坊龙门阵》就是用成都的文学散打,其笔墨说道之处,浸染着对成都的深情和对人心的体贴。

无论是写知青岁月,还是写街坊同事;无论是写专家学者,还是平凡市民。《老成都街坊龙门阵》都充满了人文情怀,有着生活浓郁的底色,随笔中的人物让人觉得亲如邻家兄弟姐妹,个性鲜明,或幽默,或狡黠,或实在,或假打,人生百态跃然纸上。一个个街坊故事,记载下几十年的成都岁月,准确地说更是四川岁月。阅读中的会意一笑,摇头感叹,忍俊不禁,合卷沉思,让人从字里行间,抚摸到一座城市的温馨与浪漫,人情与冷暖。

一本书的阅读体验,包括给予阅读者精神和心理的触动,这种触动抑或思考,抑或愉悦,抑或悲伤,抑或欢乐,还有就是轻松,从中获得对人生的参照和指导。

《老成都街坊龙门阵》因为川话运用,整部书的风格质朴通俗,语言来自民间,风趣和幽默,深入浅出的文字,适合各种文化层次的人群,老少皆宜。书中对生命领悟看得出是作家源自成都人家长里短的提炼总结的用心,情趣中的道理和思考让读者易于接纳,老一辈可以从中忆起曾经的芳华,回望成都的静好岁月;年少者,可以从中了解成都最民间的历史,增加一份文化自信。我在想,如今,成都正在成为西南最大的国际化城市,正涌入这座大都市打拼的许多年轻人,如能读读徐建成的新作《老成都街坊龙门阵》,将会让你从细微之处了解成都,更快地与这座城相融合,成为新成都人。《老成都街坊龙门阵》出版,是践行文学要走入大众,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期待着,有更多这样接地气,通俗易懂,读起来不累的书面世,将让更多的人参与阅读,从书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民族文化之自信心。

合上《老成都街坊龙门阵》时,邻居家传来赵雷的歌曲《成都》,伴随着这首歌的节奏,我也哼起: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和我一起读这书,老成都的街坊龙门阵,在心中停留,喔......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