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和文物皮一下!听它们讲述传奇往事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0-01 07:30 45589

中秋佳节,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里,不仅有传统习俗,更有许多传奇的文物往事。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人们也因为这轮明月,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艺术精品。

中秋奇幻故事

中秋节起源于汉代,当时的中秋节并没“放假”一说。直到唐代才被定为全国性的节日,要放专门的中秋假,一般是3天。

而有关中秋夜最浪漫的故事,恐怕也就是唐明皇游月宫了。

“秦汉求仙事已非,等间却遇月中妃。 如何不觅长生药,只记霓裳一曲归。”

一次广寒月宫游,一首《霓裳羽衣曲》,中秋夜竟如此奇幻与浪漫。这则故事流传甚广,也被文物记录了下来。

唐王游月宫故事镜

唐王游月宫鎏金菱花镜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1962年宁夏隆德出土,直径18.1厘米,重576.1g。通体鎏金,绘饰月宫图,右侧是桂树,右侧饰山门,左岸边一个戴高冠帽弯腰作揖的人应该是唐明皇,桥上有持幡接引侍女,桥头站有嫦娥,旁有侍女两人持幡。

玉兔兆吉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玉兔与明月有着密切的联系。宋代诗人欧阳修在《答圣俞白鹦鹉杂言》中,就有“兔生明月月在天”之语。

到晋时, 《太平御览》则引傅玄《拟天问》,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之句。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而玉兔用于道教,也颇为贴合宗教思想。下面这件刺绣展品是清代道教法衣,所绣为月宫里捣药的兔子,藏于亚洲艺术博物馆。整件法衣后背以盘金和缉线绣满,具备五彩。以双股缉线绣法刺绣了兔子、云纹,月宫等典型中秋元素。

清道教法衣中的玉兔捣药图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在《把酒问月》诗中写下“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的名句。宋代梅尧臣在其《白兔》诗中也说“可笑嫦娥不了事, 却走白兔来人间”之语。

玉兔捣药也融入到古代的时尚元素中。明代定陵孝靖皇后的棺内出土有一对金环镶宝石玉兔耳坠,玉色青白细润,兔子直立,双耳上竖,以红宝石嵌饰双眼,两前爪抱杵作捣药状,下有臼,兔身上以细密阴线刻出毛发。金环玉兔耳坠,通长8厘米,兔高2.4厘米,出土自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现藏于定陵博物馆。

明定陵出土万历白玉镶宝石玉兔捣药金耳环

2013年2月,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1956年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的唐代滑石兔。这是一张趣味十足的照片,一只唐代的黄色滑石兔小巧可爱,呈伏卧状,头前探,长耳贴伏于脑后,很像现在电脑上的鼠标。所以网友把这只滑石兔也称为“兔标”。

滑石兔

“这只滑石兔是席镇。”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唐朝时床榻上要铺一个席子,用席镇压住四角。古代文化中用兔子代表月亮、光明和再生,是当时流行的玉器形象。

中秋节,被这22个字难倒了

在书法史上,提到“中秋”二字,不得不提草书巨作《中秋帖》,此帖因卷首有“中秋”二字而得名。

《中秋帖》的作者,相传为大名鼎鼎的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这幅作品也是王献之代表作之一。在书法史上,《中秋帖》的作者尚存争议,有说法认为此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临王献之《十二月帖》书迹。但无论《中秋帖》的作者是不是王献之,都不影响这幅作品的草书“王炸”的江湖地位。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共3行22个字,内容为:“中秋不復不得相還褢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没有落款。

《中秋帖》颇受清代乾隆皇帝的喜爱,被认为是晋代王献之“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呈现出雄姿英发的爽朗之气,历来评价甚高。而事实上,创立草书“一笔书”也是王献之对书法发展的一大贡献。其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并在书法史上扬名。因此,这件《中秋帖》为乾隆皇帝视若珍宝,法帖正文右上角的御题签赫然标有“晉王獻之中秋帖”。

尽管如此,这件法帖的谜团仍未揭开。首先是断句:“中秋不復不得相還褢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这22个字,似乎是被截断之语,抑或语焉不详,如何断句依然成迷。《中秋帖》与中秋有关吗?对晦涩难懂的东晋文字给出精准释义,书法界至今也没有明确的定论。

中秋除了吃月饼、赏月外,希望这些穿越历史的文物,能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封面新闻 李春 综合陕西日报 环球网等

评论 3

  • 不甚了了 2020-10-01

    文物是唯一的,历史文化的沉淀任何一件文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没有一件文物是可以用价钱来衡量

  • 一个人的青春战役 2020-10-01

    真精致,但是没看懂

  • 路一直都在 2020-10-01

    确实是传奇啊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