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文翁④丨治水达人:不懂治水的循吏,当不好蜀地的郡守

封面新闻 2020-06-18 20:35 46590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班固在《汉书》中将蜀郡守文翁列为《循吏》第一人,后世称之为“汉有文翁,千载吏宗”。学者流沙河谈及文翁曾感慨说:“和都江堰一样,文翁兴学的功绩至今泽及后世。”

一提起西汉著名的蜀郡守文翁,众人皆知他创办石室学宫、兴学化蜀、移风易俗的功绩,殊不知,文翁还是一名“治水达人”,他是继李冰之后在蜀中大兴水利,将蜀中水利工程体系拓展至湔江(沱江)流域,弘扬了大禹、李冰以来蜀地治水文化的优秀水利专家,促进了天府之国的形成。

发源于四川西北的岷江,每遇下雨,山洪暴发,泥沙俱下,淤积河床,河水常常泛滥成灾,较高的地方又易干旱。文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主持开挖灌江口,灌溉成都以北一片农田。《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

都江堰水利述要

“我曾经在讲座里提到过一个观点,说历史上蜀地的领导人如果不懂治水,几乎就不能当领导人。蜀地治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鳖灵因在蜀中治水有功,受到蜀中民众拥戴,建立开明王朝,一直到清代的丁宝桢还在治理水患。”提起文翁治水的轶事,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著名作家蒋蓝分享了许多在四川彭州地区流传甚光的传说。

蒋蓝

文翁微服私访记

文翁担任蜀郡守时,不仅崇文重教,而且十分关注民生。

汉景帝末年,文翁到任之后,善听民声,经常步行于大街小巷体察民情。有一天,他看到成都街头有很多灾民,上前打听后,才知道繁县和湔氐县因湔江断流出现旱涝灾情,繁县良田裂缝寸余,湔氐一片汪洋,二县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纷纷外出逃荒。

于是,文翁赶往繁县和湔氐县考察灾情。他驻足天彭门,只见皂角岩垮塌,岩石压断湔江河床,致使断流成灾,上游水淹良田,下游久旱无收。

文翁回到郡府,召集州官议事。大家认为,当务之急须立即打通皂角岩,以排上游水患,解下游旱清。文翁当即上书朝廷,争取治水资金,同时开始在地方的绅士中募集钱款。

值得一提的是,文翁的夫人是个贤内助。文夫人听说他广纳达官绅士之礼,责备他不守清廉,并且拿出家中多年积蓄,倾其所有支持他治水。

文翁

广财源集资治水

为了治水,文翁广开财源,收富豪财帛以集治水之资,颇有些劫富济贫的味道。当时,彭州的堋口有一富绅,想借此谋一肥缺,便带三千两白银往求文翁。文翁为他点赞:“解囊以解民忧,可喜可嘉!”并遂了他的心愿为其谋差。富绅喜出望外而去。

后来,这个富绅确实从文翁那里获取了一个美差,刚准备中饱私囊。谁知太守下令:治水钱款有限,若官吏有贪贿之举,就地立斩不赦。富绅听令如听惊雷,不敢造次。后因经办差务有误,不得不私下拿出银两充填,总算逃脱处罚。

不久,朝廷拨来专项经费,令文翁早日开工,而文翁本人也集筹到无数银两。秋后,他下令开工,七旬高龄依然坐镇天彭门,亲自指挥民工挖掘河道。

治理水患,为官清廉,文翁深得民心。就连挖掘河道的民工都干劲十足,不到两年就开通九条河,把湔江之水分流到下游各州县。皂角岩打通了,白鹿河的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湔江,涝灾旱情因此得以控制。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文翁在蜀地践行着这个格言,使蜀郡出现“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繁荣昌盛景象。

评论 4

  • 程斌 2020-06-21

    治水兴学!泽被苍生!

  • fm1069498 2020-06-20

    蜀地的领导人如果不懂治水,几分就不能当领导人

  • fm940812 2020-06-20

    促进了天府之国的形成!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