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丨郭小洪:芸豆汤

封面新闻 2020-09-08 11:26 49974

文/郭小洪

在我的记忆中,大白豆小白豆如粒粒扁形的珍珠,猪腰豆花生豆似宝石玛瑙。奶奶分别把这些“宝石”装在小布袋里或小罐子中。我喜欢芸豆那光洁的表皮,滑腻的质感,真的像一粒粒可以食用的漂亮小石头,抓起来从指间滑下去,落在白瓷碗里,声音很清脆。

“不许瞎搞。”听见奶奶的斥责,我一下跑了。那是她用来煮汤的宝贝,怕我们小不懂事,拿去办“姑宴儿”,抛撒浪费了。

这些书名芸豆俗称豆豆米的东西,是相岭南坡中高山区的特产,据说曾是本地唯一的出口创汇产品。那时,很多地方并没有能为国家挣取外汇的物产。

芸豆,是煮汤的好材料。无论其中的哪一种,只需放一点油盐,有条件的用猪骨头和着炖,无不汤味浓郁持久。就算掺较多的水,味淡了,但香味还在,不是番茄、白菜、酸菜这些蔬菜可以比的。

在我们坝区,豆豆米需要用钱到街上买,寻常人户一年最多买几斤,并不常吃,与打牙祭(吃肉)不相上下。之所以记得,这就像一年没有见过几次满月,而我们总是沉醉于月圆。芸豆与月亮一样,都是好东西,它们非常公允,从不嫌贫爱富,在并不红火的时光中陪伴着我们,让我们的精神与身体在那个年代都不太饥饿。

奶奶做饭,平时因陋就简用时令蔬菜做汤,无菜时先考虑干酸菜,救急才会拿出看家宝——豆豆米。奶奶细心节约,煮熟的豆豆米从来舍不得回锅吃干的,第二天又用它们掺水熬汤,日复一日。

一碗豆豆米,在奶奶的计划下,一家六口人可以吃好几天。几天下来,豆豆米只剩一些细小的豆皮,直至全无。全家人也很自觉,没有奶奶的默许,成块的豆豆米,只有辛苦劳动的爸妈可以偶尔夹几颗尝尝。

这样的汤味自然是愈来愈淡,可一家人的亲情在奶奶的操持下愈来愈浓。浓得化不开,如严冬洁白的冰,封住记忆的河。凝固的冰下,总是有纯洁的水,游动的鱼。

光阴似箭,如今,我们人到中年。恪守千年的传统,热热闹闹过春节。除夕聚餐的时候,哥哥看着面前的一碗无人问津的回锅豆豆米,用筷子夹起一颗对他的外孙说:“我们奶奶,你的太祖祖在的时候,哪里舍得这样抛派。”

奶奶走前几年,四世同堂,吃穿不愁。然而,她们那一代,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骨髓。节衣缩食、物质贫穷的时代过去了,但奶奶在我们心中并未走远。尤其是我看见她在瓷盆里淘洗过的芸豆,每每忆起,便感觉芸豆在她老人家满是皱纹的手上闪着光。

我们都已有自己的子孙,该怎样让一个家庭健康合理运转,怎样做到奶奶那样的淡而有味呢?

【作者简介】

郭小洪,爱好文学,有作品见于《晚霞》《雅安日报》。

【“时光”栏目征稿启事】

讲真实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数控制在1200字内,原创首发。面向四川省内征稿。勿用附件,标题务必注明“时光”。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3

  • fm1741892 2020-09-18

    敝帚自珍,又来看一下

  • 你真丑 2020-09-08

    可以,非常好吃

  • 杀戮浪者 2020-09-08

    芸豆没做过汤,回头我也试试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