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百炼成钢张之洞(三)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9-14 18:51 46952

封面新闻记者 仲伟

光绪七年(1881)六月,慈禧终于做出一个酝酿已久的决定:张之洞一夜之间连升四级,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同年,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

就在这一年,张之洞与李提摩太在山西相遇。李提摩太,字菩岳,英国传教士。属于大英浸信会。1869年离开英国,来中国后到山东烟台、青州等地传教。此人很有手腕,他通过上层路线结交清廷权贵,参与晚清上层政治改革,是少有的对中国近代政治和社会进程产生影响的人物。

李提摩太全家在中国山西

与李鸿章相互谩骂

张之洞任山西巡抚后,发现山西吏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鸦片流毒严重。张之洞给友人书信中说:“山西官场乱极,见闻陋极,文案武案两等人才乏极,吏事民事兵事应急办之事多极。竟非清净无为之地也。”“晋患不在灾而在烟。有嗜好者四乡十人而六,城市十人而,吏役兵三种几乎十人而十矣。人人枯瘠,家家晏起。堂堂晋阳,一派阴惨败落景象,有如鬼国,何论振作有为,循此不已,殆将不可国矣,如何如何。”

张之洞注意整顿吏治,一上任便勤考吏属,振作革弊,劾罢贪纵害民的县官,奖励好的官吏,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山西的铁运销奉天、上海等地,陆运成本很高,他改由天津出海,海运降低运费,又在产地筹办冶炼局。他创办令德堂,也是仿照阮元诂经精舍、学海堂的例规,聘请王轩为主讲,杨锐为襄校兼监院。这些举措虽然带来局部改观,但张之洞意识到,孱弱的清朝需要“兴办洋务”才能自强。

吴啸《李提摩太与张之洞的关系研究》介绍,一日,张之洞在太原府的衙门旧档案中,发现了李提摩太给前任山西巡抚曾国荃的提议。其中,有修建铁路、兴办工业、开发矿藏、开办工厂等各种提议。但曾国荃认为李提摩太的行为是“盗窃中国人的心”而未采纳,张之洞对李提摩太的这些提议十分欣赏。时逢李提摩太在山西传教,刊行《救时要务》等小册子,并举办仪器、车床、缝纫机、单车的展览和操作表演。张之洞会见了李提摩太,邀请他当顾问,却被颇有心机的李提摩太拒绝,他认为四处传教更有利于思想传播。

李提摩太夫妇在中国

张之洞在与李提摩太的交谈中,受到西学的影响,逐渐“西化”,从一名坚定的清流派官员转向了洋务派的重要官员。

可是,正当他在山西筹建洋务局时,中法战争爆发。光绪十年(1884),法国在越南猖獗,边疆告急。张之洞上疏建议战守,请严督滇、桂之战,急修津广之防。四月,清廷召张之洞、封勇晋京。张之洞上陈抗法之事,多所谋划。

据《张文襄化公全集》记述,张之洞到达广州后,便加强防务,饬沿海督抚,严密防守。六月,法国侵略军占中国台湾基隆,张之洞奏请饬吏部主事唐景崧,往会刘永福,合击法军。他认为:“援台惟有急越,请争越以振全局。又言牵敌以战越为上策,图越以用刘为实济。 ”清廷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加刘永福为提督记名。刘永福率领黑旗军骁勇善战,屡创法军。但由于广西布政使徐延旭、云南布政使唐烱所率军队在抗法战争中配合不力,打了败仗,唐烱军逃走,使黑旗军寡不敌众而遭到失败。唐、徐被撤职查办,张之洞因荐徐延旭不当而交部察议。

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形势危急。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70岁的老将冯子材率军,奋力殊死抵抗,大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是清廷却决意乘胜求和,命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兵。前线将士闻讯,“皆扼腕愤痛”。张之洞接连电奏缓期撤兵,竟遭李鸿章传旨斥责。

李鸿章肖像照

张之洞比李鸿章小十四岁,当属晚辈,因为有慈禧撑腰,并不“买账”。光绪十二年(1886),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广东原有端溪书院,在肇庆,他聘请梁鼎芬主持端溪书院,后来梁鼎芬率师生来到广雅书院。张之洞又聘朱一新到广雅书院主讲。当时梁鼎芬因弹劾李鸿章主和而获罪,朱一新因弹劾太监李莲英而降职。张之洞抵住非议,继续延聘他们。

张之洞与李鸿章的矛盾不止于此,中法战争后,清流的鼎盛时代一去不复返,张之洞从清流派中跳出,转而学习洋务,成为继李鸿章等人之后的“洋务殿军”。李鸿章曾讥诮说:“天下事为之而后难,行之而后知。从前有许多言官,遇事弹纠,放言高论,盛名鼎鼎,后来放了外任,负到实在事责,从前芒角,立时收敛,一言不敢妄发,迨至升任封疆,则痛恨言官更甚于人。尝有极力攻讦我之人,而俯首下心,向我求教者。”

到庚子事变,李鸿章与张之洞因政见不合,以致相互谩骂起来。李主张联俄,张主张联日,李力持签订辛丑条约,张反对签约。李上奏曰:“毋听张之洞书生见解。”有人将此语传入张之洞耳中,张大怒道:“我是书生,他是老奸巨猾。”

为此,慈禧不得不下诏为二人调和。

汉阳铁厂马丁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也是张之洞的口号,具体体现在修筑铁路与建工厂这两件事上。“铁路为自强第一要端,铁路不成,他端更无论矣。”“西洋富强,尤根于此。”

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记载,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朝廷准奏,计划北段由直隶总督主持,南段由湖广总督主持,南北分段修筑。

同年八月,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上任第一急务是筹建汉阳铁厂。张之洞办企业,也闹过一些笑话,他电驻英公使薛福成购炼钢厂机炉,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回答说:“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张之洞夸下海口:“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英国厂主只得从命。

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不能炼焦,不得已只好从德国购焦炭数千吨。光绪十六年至二十二年(1890—1896),耗资560万两白银,还没有炼成钢。后改用江西萍乡的煤,制成的钢太脆易裂。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机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于是又向日本借款300万元,将原来的机炉改用碱性配置的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马丁钢。

汉阳兵工厂全景

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1893)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张之洞还办了湖北织布局。光绪十八年(1892)在武昌开车,纱锭3万枚,布机1000张,工人2000。织布局是盈利的。但是张之洞却将织布局的盈利去弥补铁厂、枪炮厂的亏损,使织布局一直处在高利贷的压迫下,无从发展。张之洞看到棉纱销路很广,便决定开设两个纱厂。他致电驻英国公使薛福成向英商订购机器。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成北厂,纱锭5万多枚,为湖北纺纱局。南厂一直没有建成,机器停放在上海码头任凭风吹雨打,后来张謇领去办了南通大生纱厂。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制麻局到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转租给广东资本家组织的应昌公司承办。

张之洞的“西学为用”还体现在教育与强军,光绪二十年(1894)调署两江总督,他在湖北、江苏两地创办和整顿了许多书院和学堂。在湖北,有两湖书院、经心书院,又设立农务学堂、工艺学堂、武备自强学堂、商务学堂等;在江苏,设储才学堂、铁路学堂、陆军学堂、水师学堂等。

张之洞也注意训练军队,两江总督任职期内,曾编练过江南自强军,人数1万,地点在徐州,军官全部用德国人担任,采用西法操练。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回任湖广总督,将自强军交给两江总督刘坤一。

与维新派的交际

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上《吁请修备储才折》,希望朝廷总结失败教训,变法图治。因此,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称张之洞“有天下之望”,对这位封疆大吏抱有很大的希望和崇敬。

据《谭嗣同全集》记载,光绪二十一年(1895)11月,康有为南下到了南京,去拜谒张之洞,受到张之洞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康有为准备在上海设强学会,推张之洞为会长,并代张之洞起草《上海强学会序》。张之洞当时答应了。后来上海强学会成立时,请他列名,张复电说:“群才荟集,不烦我,请除名,捐费必寄。”他以会外赞助人的身份,捐款500两,拨公款1000两,表示赞同。

汉阳铁厂纪念牌(图据楚天都市报)

上海强学会成员中有汪康年、封勇、黄体芳、屠仁守、黄绍箕,都和张之洞关系相当密切。但后来他看到慈禧太后采取了行动,逼令光绪帝封闭了北京的强学会和《中外纪闻》,便借口康有为谈今文经学、主张孔子改制说和他平素的学术主旨不合,停止捐款。光绪二十二年到二十三年(1896—1897),维新派在上海创刊《时务报》,梁启超主笔,汪康年为经理。张之洞以总督的名义,要湖北全省各州县购阅《时务报》,捐款千元,给予报纸以经济上的支持。后来,《时务报》发表了关于中国应争取民权的文章,使张之洞大不高兴。他授意屠仁守写了《辨辟韩书》,批判严复的《辟韩》一文,在《时务报》上发表。

张之洞与维新派的分歧不止于此。《张文襄公年谱》记载,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后,湖南掀起了维新运动。他在湖南的新政,包括办厂、改革教育等,得到张之洞赞同。在张之洞的影响下,陈宝箴也命令全省各州县书院的学子阅读《时务报》。湖南成立南学会,创办《湘学报》《湘报》,张之洞利用政治力量,推销《湘学报》于湖北各州县。自第十册起,《湘学报》刊载了关于孔子改制和鼓吹民权思想的文章,这使张之洞大为不满。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张之洞电陈宝箴说《湘学报》议论悖谬,饬局停发。他还告诫陈宝箴说,这件事“关系学术人心,远近传播,将为乱阶,必宜救正”。对湖南维新运动施加压力。

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中,更易看清张之洞在维新中扮演的角色。戊戌变法运动中,张之洞和维新派有较多的联系。张之洞曾让陈宝箴推荐杨锐和刘光第。杨锐是张之洞的弟子和幕僚,起初担任的职务是文案,负责处理文书。而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底,杨锐受张之洞的派遣进京。按当时的说法,他成了张之洞的“坐京”。“坐京”即地方官员派驻北京的部下,但不公开,主要任务是搜集政治情报。后来,杨锐、刘光第以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与要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张之洞奉调晋京,因湖北沙市发生焚烧洋房事件,中途折回。八月,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前夕,陈宝箴曾奏请光绪帝速调张之洞入京“赞助新政”,但未成。不久,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张之洞急电挽救得意门生杨锐而未成。

戊戌六君子

【主要参考文献】

《张之洞》(唐浩明)

《川大之源:四川尊经书院纪略》(雷文景)

《张文襄公年谱》(许同莘)

《谭嗣同全集》(谭嗣同)

《饮冰室合集》(梁启超)

《中外旧约章汇编》(王铁崖/编)

《光绪朝东华录》(第二册)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