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建议:建立公益性地灾防治和应急抢险常备专业队伍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5-22 20:31 35253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我国作为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防治总体形势仍较为严峻。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提出了关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建设防控检测预警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风险与治理能力调查评估

2019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6181起,造成211人死亡、13人失踪、7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与2018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08.4%、100.0%、88.4%。

从国家重大战略安全保障出发,加强地球学科基础研究工作,如活动断裂带调查分析等。“建立地质灾害风险与治理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以县为单位加快推进调查评估,形成地质灾害风险与治理能力数据库。”王建明建议,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山地丘陵区和重要区域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对人口稠密区、重点建设区和村庄开展1∶1万地质灾害调查,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治理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

加快主动防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针对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动态性等特征,王建明提出,要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大数据中心和区域分中心,推动自然资源部门、气象部门、地震部门、水文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共用;健全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建立“天、空、地”一体的地质灾害识别和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实现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使防灾关口前移,把被动灾害治理逐步转为主动防御。加强地质灾害形势趋势研判,定期组织自然资源部门、气象部门、地震部门、水文部门等会商研判,更好地发挥监测预警作用。

建立公益性地灾防治和应急抢险常备专业队伍

王建明认为,应大力支持常备专业队伍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发挥其应用型地灾防治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用。

充分发挥地勘队伍及其它专业队伍的公益职能和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健全地质灾害调查、专业巡排查和监测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强化专家服务队伍建设,夯实自然灾害治理能力和突发灾害应对能力。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王建明认为,加强地质灾害科普教育尤为重要,他提出在小学、初中阶段相关课程中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探索建立地质专家联系中小学地灾防治科普教育机制。充分利用景区人流量大的特点,探索建设防灾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提升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突发灾害自我应对能力。

加大向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财政专项资金倾斜力度

“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具有较强区域性的特点,我建议逐步加大向地灾多发地区的财政专项资金倾斜力度,同时引导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生产。”王建明认建议,多渠道提供防灾减灾应急资金保障,加快制定鼓励防灾类PPP项目的政策,研究出台地灾商业保险,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众及海外人士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支持。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