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 | 专访《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主编李舫② :不忘俗常时日里的家国

封面新闻 2018-10-25 17:17 36717

在一个多媒体时代,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作家,难度是不小的。作家使用的文字比不上视频图像的鲜活直观,但同时要在见识上让聪明的读者服气,还要吸引住读者的趣味。在诸多文体中,散文家做得不错。近几年,出现了像李敬泽、祝勇、李舫、梁鸿、周晓枫、蒋蓝等实力派散文家。他们的作品显示出强大的知识、卓越的判断力,同时还开始融合进小说的叙述技艺,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散文作品。李舫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李舫

与许多女性作家的柔婉、清丽和空灵相比,李舫的文字中却鼓荡着一股酣畅丰沛的须眉之气,既开阔激昂,又沉潜凝重。她的散文主题往往关注与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的历史大变革。比如《千古斯文道场》再现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景象,哀悼“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国家智库意义的机构”短短150年的辉煌,同时反思“这一段历史究竟为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怎样的启蒙,怎样的开篇”。又比如《苟利国家生死以》《春秋时代的春与秋》《千古斯文道场》《在火中生莲》这些文章名字便可以感受到,李舫的散文格局之大,气象之大。在一个热衷于蜻蜓点水,满足读者消遣以追逐点击量的网络时代,李舫的散文却反其道而行,选择了深刻、厚重,宏大,这是令真正爱好阅读人士振奋的。2018年1月12日,李舫的最新散文集《纸上乾坤》在北京发布。疏朗大气的风格,历史人物传递的一种刚直、洁净、峻拔、深邃的精神气质,让人对李舫的文笔之豪气干云,再次深深敬佩。有评论称之是一部“烧脑”的书。


仅仅有壮阔的文化胸怀和视野,还不够。还要有精准表达的能力。李舫恰好二者兼具。学理科出身的她,逻辑缜密。同时又是文学博士,旅行达人,种种修炼,让李舫拥有了用文字打通古今中外、自由出入往来的本领。她的灵气也充分灌注到散文创作中。在《长相思,忆长安:1400年后,遥记大唐长安当年芳华》这篇文章中,李舫动用了细节还原、场景再现、电影蒙太奇等叙述文学的手法,讲述了大唐长安兴起、衰落的历程。她妙语连篇,长短句交错,句式壮阔,整篇文章气韵流动。读来令人对大唐的繁华心驰神往,对长安的衰落哀叹低沉。

看李舫写长安,“长安是一座有世界性格的都城。它不是一个人的长安,却是每一个人的长安,它是中国的长安,更是世界的长安——君王、美人、使者、名士、商贾、游侠、僧侣、王侯、将相。满城金甲的征战武士,夜夜笙歌的勾栏瓦肆,日暮云沙的边塞烽火,皎洁月色里的万户捣衣声……长安的记忆何尝不是中国的国家记忆?夜半不敢眠,忽然追忆起——秦川人家的炊烟,是怎样的遥袅?异域凛冽的酒香,是怎样的醉人?江湖侠客的芙蓉剑,应该何时出鞘?西市胡姬的紫罗裙,又是何等妖娆?” 如诗如画。

唐人有云:“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李舫对自己的写作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就是一个以笔为刀、为剑、为玫瑰、为火炬的作家。以一己之力,遥问苍穹。而我对作家的定义,就是智慧和担当,作家以笔、以命、以心、以爱、以思,铺展历史的长卷,讴歌生命的宽阔,时而悲怆低回,时而驻足仰望,在暗夜里期冀星辰,他们宛如子规长歌,恰似啼血东风,幽微中蠡窥宏阔,黯淡里喜见光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的日常生活。”

这样的一个李舫,是怎么炼成的?

封面新闻:您的散文,学者的知识与艺术家的灵性,同时兼有。这种风格,有着怎样的形成过程?

李舫:这件事说来话长。必须告诉你的是,我是理科生,而且数理化成绩都很不错,年轻时立志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化学家,但是阴差阳错进入文学领域,我想这也有命运的安排。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以笔为刀、为剑、为玫瑰、为火炬的作家。而我对作家的定义,就是智慧和担当,以笔、以命、以心、以爱、以思,铺展历史的长卷,讴歌生命的宽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的日常生活,也是我的哲学问道,其中的趣味和悠然,不言自明。

封面新闻:您的写作风格超越了性别,或者看不出性别。而且,您还避免了一般主题大就容易空洞的弊端。您有怎样的创作心得?

李舫:评论家的评论有很多,对我来多,我很忐忑,我觉得我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他们的评论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肯定,不如说是一种鞭策,让我永远不要忘记俗常时日里的家国、社稷、天地、人心、使命、担当,这些所谓的“大词”,其实正是抗在我们肩膀上的重担。

封面新闻:不管是您主编的文集,还是您自己的文章,总是在优美的文字中充满凝重的思想,充满了深刻的忧患意识。

李舫:这恰是中国文学的担当所在。我常常想起莎士比亚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中国是文章大国,也是思想大国,有文字记载并从完整作品开始计算的文学史,已达3000年之久。歌咏志,诗咏言,诗词、散文并列为文学正宗的重要文体,源远流长,浩浩汤汤,在殷商时代已初具特质,这是从正值盛年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信,元气蓬勃,淋漓酣畅。我们需要用文学的声音作出时代的呐喊。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当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着风险与挑战。改革开放40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社会累积了大量的财富。由于经济、社会、法制、文化等某些领域改革的滞后和不匹配,导致不同程度的贫富分化、环境破坏和道德滑坡,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已经与40年前全然不同,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难涉的险滩、难啃的硬骨头。不管是在哪个领域,谈全面深化改革,都不是完成时,不是未来时,而是进行时。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有必要让文学再次成为时代的先锋,像鲁迅先生所言所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评论 2

  • 我就是你 2018-10-25

    哈哈哈哈好赞

  • 我就是你 2018-10-25

    美女作家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