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丨陈仓长篇文集四部上市 故乡回不去我们就再造一个新故乡

封面新闻 2018-08-20 16:56 36171

“致我们回不去的故乡”,无疑是最近几年传递乡愁、回味温暖的时代符号。这句话最初出自实力派作家陈仓的创作主题,陈仓多年前在推出8本进城系列小说集时,这句话被正式印在每本书的扉页上,成为大移民时代的又一个文化符号。8月17日,在上海书展期间,又一套由作家出版社用心打造、共计100万字的陈仓文集四部,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了首发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评论家阎晶明,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宏,著名华文女作家戴小华,作家出版社创意合作部主任、著名评论家、画家兴安,游读会发起人、董事长赵春善,以及300余名读者出席了首发式。

面对气氛热烈的首发式,陈仓对热心前来的读者道出这些年来的创作心曲。他说,“我的小说多数是写大移民时代的人性冲突,反映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融合,希望能够准确地把握甚至是超越社会发展。他开始写进城系列是‘献给我们回不去的故乡’,这四部作品是‘致敬接受我们的上海’,全部可以归入扎根系列,就是想写故乡回不去怎么办?那出路只有一条,就是以异乡为他乡,把根好好地扎下来,再造一个故乡出来。农民在城市里新建故乡,最有效的方式,是好好生活,是与人为善,不仅要有物质基础,还要有心灵的基础,也就是要有人在这里出生,要有人在这里长大,还要有人在这里死去,最后埋在这里化为泥土的一部分,从而达到肉体与灵魂的融合。”

扎根的具体手段是什么呢?那就是传递善意给人以生活的力量。陈仓表示,他不喜欢恶狠狠的大肆揭露阴暗面和人性恶的作品,他觉得这种小说只是抄袭现实,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大家获取这种故事的渠道很多,比如快捷的新闻,比如自身的经历,离奇得已经大大超出作家的想象。那么真正的好作品,应该是帮助人们如何面对现实,为他们指明一条出路,起码是注入一些能量,让他们多一些生活的勇气,就包括自己一直坚持的善良、宽容、悲悯和热爱。比如遇到一个陷入黑夜中的迷路者,你反复地给他描述黑夜是如何如何黑,黑夜是如何如何形成的,黑夜离黎明如何如何远,黑夜里边可能藏有多少陷阱和妖魔鬼怪,却不给他一盏灯,不指明路在哪里,不鼓励他继续前行,那他只能更加迷茫和绝望。陈仓认为,这是自己一直追求的文学观,也是自己的文学价值所在。

他还想呼唤土乡文明的回归,也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是传统文化深厚的国家,许多重要的传统和道德文明都建立在乡土文明的基础上,但是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许多人已经忘记土地,抛弃传统,突破道德底线。在《后土寺》里的主人公,他每次想回家或者不想进城,他的理由都是要种庄稼,儿子说他种庄稼不值钱,他说他是农民不种地干什么,既然陷入昏迷状态了,仍然放不下土地,把手伸向空中,说自己是在种地,这种对土地的极度依恋和守护,就是对万物的守护和对乡土文明的守护。大家不尊重土地是很可怕的。比如自然环境的破坏,乡绅们的撤退和消失,文人们告老不再还乡,造成现代文明无法回乡,乡土文明越来越衰败和荒凉。

作者简介

陈仓,陕西丹凤县人,属70后实力派作家、诗人。自1994年开始,主要以诗歌创作为主,发表诗歌上千首;自2012年起,集中小说创作,以进城系列引起巨大关注,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广泛转载,进入各类年度选本二十多次,多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等机构评定的年度排行榜。

评论 5

  • 北海之滨 2018-08-21

    厉害

  • 倥絔 2018-08-20

    文化上的故乡是再也回不去了..

  • 是男人、就活出你的高傲 2018-08-20

    写回故乡的心情,故乡的变化,再由此变化写社会的变迁,反映世事,就能成一篇好文章.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