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春节·春节档案|百年前老成都怎么过年?除了明令禁赌,这些烟花也不能放

封面新闻 2019-01-30 09:40 46504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档案资料由成都市档案馆提供)

“红甘蔗蜜蜜甜,看到看到就要过年”。倒数着日子,年味越来越浓厚,团圆的日子越来越临近。办年货、封红包、贴对联、杀年猪…..年复一年,喜庆和吉祥的气氛从未消减。

追溯回百年前的老成都,从腊月初八,也就是十二月初八算起,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得过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的年。一到过年,老成都无论从内容与形式上讲,都保留着几百年流传下的原汁原味的习俗,有的甚至在如今已鲜为人知。

而为了保证老成都人能过一个热闹、祥和且安全的春节,当时的政府也曾发布条文,对节庆内燃放烟花爆竹、文娱活动等作出规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特地从成都市档案馆藏内找到三份老档案,从黄纸黑字中的故事说起,看看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春节“过法”。

避牛鬼蛇神

连牛圈猪棚都要贴年画

说到春节,在成都地区它有一个最有特色的习俗,就是贴门神、贴年画与对联。

四川省民俗专家刘孝昌表示,成都人爱贴的年画主要有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和简中年画,简中就是现在简阳。这些出产年画的地方,中秋节过了之后就开始忙乎起来了,打板,刻板,印刷,上色……

这里特别要提到简中年画。其在成都很盛行,每年家家户户都要买几张门神年画,不仅贴在两扇大门上,还贴在堂屋,贴在厨房。简中年画有很多奇特的地方,以猫为主题,用猫入画,据说用以避鼠,称为简中神猫。

据说这个猫眼黑夜能发光,老鼠看着以为是活猫,看到之后就不敢作祟。为什么简中年画猫眼睛会发光呢?刘孝昌解释,因为眼睛部分所涂颜料,是用矿物磨制而成。贴在厨房里,久了受了潮,天黑了就要发冷光,有一丝玄乎的感觉。

新婚或者盼望生子人家就要买“和合二仙”、“状元及第”、“麒麟送子”这些主题的年画贴在堂屋里。另外还有一种年画叫作槽头画,画的内容就是被喂得滚圆或壮实的猪、牛、羊等家禽。这些画贴在牛圈、马棚等的槽头上,以祈求新年六畜兴旺。

大体来说,年画不外乎尉迟恭手持钢鞭、秦叔宝手持铁锏,威威武武地站在门口,牛鬼蛇神避而远之。当然,还有喜剧年画,比如像钟馗嫁妹、麻姑献寿这一类。而在清末民国初时期,出现了反抗列强侵略反帝年画,例如“八国联军轰北京”、“革命军大战武昌”、“文明进步的世界大同”……以及劝说同胞勿吸鸦片的“戒烟图”、“三猴烫猪”等。到三四十年代随着欧美新型印刷技术流入中国,上海画家以石印作画创作出“月份牌年画”,为成都广大城乡民众所接受,诸如以上所述的老式年画已不多见且所售不广。

庆平安喜乐

沿街赌博被命令禁止

不允许街上赌博的禁令

团了年,守了岁,正月初一这一天成都人就举家去南门武侯祠游喜神方。

刘孝昌表示,所谓喜神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吉祥、欢喜、增添智慧财运之神。喜神专司喜庆,却自身不显神形,没有具体的形象和专门的庙宇,对喜神的敬奉,常见于各种年节与喜庆礼俗活动之中。对成都人而言,武侯祠不仅是三国蜀汉崇圣之地,而且其方位正好在成都正南,南方属火,红红火火表示兴旺吉祥,被视为喜神所在的方位。

在武侯祠烧的新年第一烛香,喝的第一杯早茶,抽的第一注签都被老成都人视为吉祥,这些也是游喜神方习俗重要的内容之一。另外,正月初一的武侯祠旁还会摆起庙会,摊摊上各种小吃、玩具一应俱全,所以正月初一武侯祠是老成都人举家出行欢庆的好去处。

城里的人娱乐活动较为丰富,但在城郊或者更偏远的乡邑,春节的庆祝活动稍显寡淡。所以当时不少周边的乡绅或者地方官还呈请政府,希望能够邀请城里的剧团前来表演,为当地乡民增添乐趣,还能宣传“正能量”。据成都市档案馆藏的一份档案显示,当时的温江的地方官们,就拟了这样的一份呈请书,希望能够邀请三益剧团来县上演出,以提倡正当娱乐,革除不良习惯。

呈请城里的剧团来县演出

从档案中可知,这个不良习惯多指当时社会上的赌博风气。尤其一到节日,大家聚众喝个小酒玩把小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当时的成都政府对于沿街赌博行为打击力度也相当大。成都市档案馆藏的另一份资料显示,老成都时期命令禁止过借由庆祝节假的一切沿街赌博,以及类似赌博的行为,如发现了定拿办不贷。

敲锣鼓喧天

闹年鼓声贯穿整个春节

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春节期间放鞭炮闹年鼓必不可少。

不过出于安全考虑,当时的成都政府对于烟花爆竹的燃放也有规定。在成都市档案馆藏的一份档案中显示,诸如像我们熟悉的“地老鼠”这类爆竹,是不可制造和售卖的,以免引起安全事故。成都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老成都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且草房也偏多,遇火易燃,作出这样的规定虽然“扫兴”但并不是没有道理。

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过年热闹的方式也不只放鞭炮一种。旧时候成都过年流行一种娱乐方式叫打闹年鼓,从腊月间开始闹年鼓要一直打到元宵。

成都人在欢乐的闹年鼓声中吃腊八、祭灶,忙里忙外置办年货。当年成都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闹年鼓队,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来回穿梭。刘孝昌告知,老成都娃娃们打闹年鼓的曲牌很多,仅在老成都时期打闹年鼓的曲牌多达百种。曲牌内容有的跟生产、劳动息息相关,比如《翻山坳》、《弹棉花》、《炒菜》,而有的是民歌舞曲如《龙摆尾》、《笑和尚》、《双龙头》等,还有的与生活习俗相关如《节节高》、《万年华》、《年年福》、《喜鹊闹梅》。

打闹年鼓所用的乐器通常有堂鼓或脚盆鼓、打锣、马锣、大钹,有时为了渲染气氛还会用到水镲。每个乐器的声音都各具特点和个性,打锣低沉宏大,堂鼓清脆响亮,大钹沉闷,水镲则飘逸,而马锣又尖锐高亢。根据各自的演绎特色,在演奏的时候各个乐器的分工也不同,比如马锣就用在后半拍或者弱拍上。总之,虽“各司其职”但又协同谱出情感饱满的乐章。

打闹年鼓的娃娃们还会发出竞赛的意识。刘孝昌说,每逢街头有两拨或三拨闹年鼓队相遇时,他们就停下前进的脚步,来一场“闹年鼓battle”。主要比拼哪一队看打的曲牌多,哪一队打得更熟练,拼人气,拼气势。前来观战的老成都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住队伍,喝彩声在锣鼓声中此起彼伏,响彻在节日的大街小巷。

评论 2

  • 屋顶榭寄生 2019-01-31

    还是那个时候年味浓

  • 一米阳光502071 2019-01-30

    禁🈲️赌禁烟花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