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川剧作曲家王文训③七天手抄《川剧音乐概论》 废寝忘食研究丨口述历史•蜀地音乐

封面新闻 2019-04-30 13:12 15408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好音乐可以带动演员,抒发情感。乐声的衬托,激扬回荡,乐中旋律会引发观众情感,扣人心弦。王文训深谙音乐的重要性,他的每部作品,都令人赞叹,让人着迷。为了做好川剧音乐,他可下了一番苦功夫。

当年,王文训进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之后,他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厚厚的、铅印版《川剧音乐概论》,里面关于昆、高、胡、弹、灯等川剧音乐知识让他废寝忘食。“这是带我入门的书。”书很厚,可按照图书馆规定,王文训只能借出来一个礼拜,怎么办呢?“我开始手抄,天天抄,那么厚一本书,一个礼拜抄完再还回去。”

除了研究《川剧音乐概论》,刚从川音音训班板胡专业毕业时,王文训还用积攒两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饭盒”录音机。从此,机不离身,随时录下老艺人的唱段及大量传统剧目。“我们在县剧团经常到四川各地去演出,每到一处演出,我都要到当地农民那儿去,好的山歌好的音乐,录下来。”

有了理论支撑,再加上这些传统戏的唱段,王文训一头扎进川剧音乐中,专心分析川剧曲牌、调式、词格和作曲理论。“用了两年时间,我终于把川剧音乐和作曲完全熟悉,五六年之后了如指掌。”这段时间里,王文训把所有精力都花在研究上,他比别人多花了十倍工夫,“A4纸大小,用来分析记录的厚本子,我写了七八本。”

王文训进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工作之后,曾有位老鼓司问过他:“你年纪轻轻怎么记了那么多曲牌?”王文训回答:“你不知道我年轻的时候多么苦啊。”虽然嘴上说着苦,但王文训表情安逸,他很享受当时“苦”的过程。“那些传统戏录下来之后,我从细枝末叶上分析它,逐一弄清所有川剧曲牌的性质、结构与功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当年下得功夫之深。”

钻研川剧音乐多年,王文训对川剧的曲牌非常有研究。他举例,在川剧的三百多个曲牌中,有三个曲牌都是说唱形式。也就是说,当下年轻人喜欢的说唱Rap,川剧里早就有了。“最俏皮的要数‘扑灯蛾’,听起来非常有趣。”

在川剧大幕戏《尘埃落定》里面,由王超扮演的“傻子”在获得独自看守官寨的机会之后心中大喜,非常诙谐地唱‘我要当土司’,这一段就是不带锣鼓的“扑灯蛾”。“如果加上锣鼓的节奏,观众一定马上就听出Rap的感觉了!”此外,曲牌“课课子”和“飞梆子”也是川剧里的Rap,“‘课课子’节奏稍慢,‘飞梆子’是三个曲牌里面节奏最紧凑的。”王文训喜欢了解现代元素,“我的理念就是绝不落后于时代”,他还曾用弹戏的旋律写过爵士音乐 《人生如戏》。

除了川剧曲牌,王文训对其他民族音乐和姊妹艺术也相当了解。他还是以《尘埃落定》为例,“这是唱川剧演西藏的故事,那音乐也要搞的一样,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一定要同步。这就需要要把各个民族各个剧种的东西装在肚里。“我首先是拿来主义,然后分析它,我老是喜欢在后面打三个问号,为什么为什么?比如这个剧种的唱腔特点。” 他提出“纵向继承传统,横向借鉴姊妹艺术”理论,“把当地剧种搞通还不够,一定要把56个民族的东西掌握于心,写什么像什么。”

2005年,王文训受邀为大型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作曲配器,“以前我只知道湖南花鼓戏,然后开始研究唱腔、曲牌,研究三个月后,音乐写出来,现代又唯美。我喜欢挑战自己。” 《十二月等郎》大获成功,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第一稿全国精品工程三十台入选,二稿于2005年9月完成、2006年2月20日由国家交响乐团录音。”该剧获2007年获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大奖、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1元月获2008—2009年度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十大精品剧目)第二名。女主演曾菊凭借该剧荣获梅花奖。

【下期预告】

曾有过一段时间,很多人认为川剧“不好听”。作为川剧从业者,王文训明白多年来川剧界为“正名”花了多少代价。看到这个情况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川剧音乐写的好听!”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