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底稿 | 我在三星堆修文物:当年16岁三星堆考古学徒,如今已是文物修复大师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底稿 2021-03-20 18:53 90258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王祥龙 唐金龙

35年前,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43岁的砖厂工人杨永成一锄头下去,“挖”出个震惊世界的第九大奇迹——三星堆。和考古专家一同到场的,还有当地一名16岁的少年,名叫郭汉中。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考古发掘再次启动,新发现6个器物坑,包含大量珍贵文物。“三星”闪耀再次“一醒惊天下”!郭汉中作为专家之一,在3号坑里取完整的方形铜尊,再次见证奇迹。当年这位16岁的农村少年,因为三星堆彻底改变命运,从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三星堆文物修复大师。封面新闻记者现场采访了郭汉中,听到了他解读了自己和三星堆的前世今生。

郭汉中修复文物

35年前发掘祭祀坑,

农村娃不要报酬“只要能参与发掘”

1986年7月18日,一个算命先生骑着自行车来到他们家,向陈德安老师报告砖厂工人挖出了宝贝。就在陈德安招呼众人赶紧向砖厂取土地点跑去时,郭汉中二话没说,从门口抄起一把锄头就跟着跑了去。

那一年,郭汉中才16岁。当得知考古队要对这块地方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他自告奋勇,“只要让我参与发掘就行,我不要报酬。”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时,四川省考古所的几名考古队员来到村里,就住在郭汉中家。看到进进出出的考古队员,听到他们讨论的稀奇古怪的话题,使他对文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爱的是,在与考古队员们相处了两三个月后。郭汉中一直在他们身边打转,却总欲言又止。从第一锄头挖下去,让郭汉中的命运与三星堆紧密相连。

“郭汉中的记性好,模仿能力很强,又勤快聪明,考古队人员对他颇有好感。”3月20日,参与了当天三星堆直播的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德安说。郭汉中便跟着考古队从发掘文物到清理文物,再到后来的文物修复,一干就是三十年。

三号坑里的青铜器

郭汉中和专家们下三号坑

35年以来就呆在三星堆

把青铜神树立起来让他最快乐

聪明,是专家们对郭汉中使用最多的评价。如今回忆起那段往事,陈德安感慨:“是啊,文化低,脑袋好用,就决定让他来修复文物了。”

老师杨晓邬形容爱徒:“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31年来,郭汉中一直专注于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的修复,他的老师便是著名的青铜文物修复大师杨晓邬,两人在这些年里合作修复了三星堆大大小小上千件的文物。在修复的三星堆文物中,最让郭汉中感到自豪的,是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和青铜神树,青铜神树耗费了老师和他6年的时间。

据郭汉中说,由于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基本上都是被砸碎了过后又经过焚烧、再用土掩埋后接着用牲畜在上面踩踏,因此损坏得十分严重,有的完全烧坏了残缺不全,有的则还可以拼出来。在对这些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的时候,他们把所有和它有关的残片都集中在一起,通过拼接、预合、专家论证,然后才开始修复。有时候仅仅拼接一项就要反复很多次。1986年,三星堆首次大规模发掘,举世震惊。近400件一级文物在1、2号器物坑露出真容。造型奇特的青铜纵目面具,制作精巧的青铜大神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黄金面具,惊艳世界。这一件件精美文物,也凝聚着郭汉中和老师的心血。对郭汉中而言,文物修复最大的乐趣是外人看来的一堆破烂,经过一点一滴地精心拼接、粘连,最大限度地接近文物原貌,而这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郭汉中参与修复三星堆文物

郭汉中当年学习修复

此次参与3号坑发掘

连夜都要把准备工作做好

3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在三星堆3号坑发掘现场见到郭汉中时,他正身着写着“现场保护”的防护服,准备换班进入坑内发掘。不多时,刚才在坑内发掘的两名工作人员升坑,郭汉中和搭档接过装备,熟练地指挥“电梯”下降到合适高度,开始又一轮的发掘工作。

完整的方形铜尊在三星堆遗址是前所未见的,在同时期整个南方地区也发现不多。这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区重启发掘,3号坑出土的一件青铜方尊,除了形制稀罕之外,方尊保存之完好、纹饰之精美,亦颇令人感到欣喜。

这件青铜方尊也是三星堆3号坑发掘中较早发现的青铜容器。方尊的一侧口沿最先露头,发掘团队当时进行了热烈讨论,最终判断此器物很可能是一件方形容器,后续的清理工作证实了这一判断。

据了解,3月21日,大口尊将出土,郭汉中今晚将连夜都要把准备工作做好,明天要直播出土。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封面新闻】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 6

  • 崔嵬 2021-03-22

    羡慕大师的工作,学历不重要,这个水平已经是教授了

  • 丽yan 2021-03-20

    [生气]

  • 丽yan 2021-03-20

    [微笑]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