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赵成:打草根

封面新闻 2022-03-01 10:12 53177

文/赵成

“又去打草根了!”我爸小时候,每次有人问我爷爷去哪里了,他总是回答这句话。

我爷爷年轻时,带着家小逃荒到合肥北边,一无田二无钱,家里穷得叮当响。住的两间茅草屋,也是先借住后来租田种地,才慢慢攒钱还清欠账的。

爷爷长相文弱、细皮嫩肉的,举止像书生,但人很勤快。农闲时,他扛把铁锹、带把镰刀,到村庄附近的丘陵、山头上打草根。邻居们打的草根大多是巴根草,一簇一簇的,拖着长长的藤子,用镰刀或铁锹铲了回来,晒干堆起来作为柴火。别人三下两下打了一大挑子巴根草,爷爷才铲了一篮筐。大家取笑我爷爷像倒伏在地上软不拉几的巴根草,不适合干活,倒是适合去当教书先生。

爷爷打的草根和邻居们打的不一样,除巴根草外,他还专门挑茅草打。村里人看到叶片像刀刃一样锋利的茅草都会避开,偏偏爷爷去砍很多茅草。七八十厘米高的茅草,用镰刀割下来后,一捆一捆扎好,带回来晒干,双手经常被茅草的叶舌捋出裂口子,鲜血直流。爷爷打茅草时,还喜欢把茅草根下面10多厘米长的根茎挖出来。这种根茎白嫩嫩的,吃起来带点甜味。爷爷把挖回来的根茎洗净、风干、捆扎好,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茅草扎人,你这是光头往刺棵里钻呢!”村里人提醒他,爷爷呵呵笑也不解释。大家就说他看起来瘦弱得像秸秆,没想到却犟得像风吹不倒雨打不烂的茅草叶子。

每年开春,家里青黄不接时,爷爷就把收藏的茅草根拿出来熬点糖,或加点小豆煮熟了吃,也能度饥荒。有时,村里有人感冒拉肚子流鼻血什么的,爷爷把晒干的茅草根拿出来给大家,让加点米或豆子熬成粥吃,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止血清热、解毒利尿。

大家这才知道我爷爷七八月份总喜欢顶着烈日在山野林间挖个不歇的原因了。爷爷的“茅”到病除,也给自己挣了个“茅医王”的绰号。

村里的后生们,渐渐地也都喜欢跟在爷爷后面,得空就去打草根。遇到哪家的草房屋顶漏雨了,大家就在爷爷的带领下,将晒干捋整齐的新茅草拿去,换掉腐烂的稻草。时间一久,大家一有困难,总会先想到找爷爷。

那年,日本鬼子占领了合肥,施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成天有事没事出来扫荡一番,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村里的老百姓逃的逃、躲的躲、藏的藏,粮食被鬼子抢光了,大家都饿着肚子。鬼子不知道茅草根能吃,每次看到就像没看到一样。爷爷把家里的茅草根拿出来分给乡亲们。忍饥挨饿、担惊受怕的乡亲们,都盼着快把日本鬼子赶走。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会念叨几句“鬼子兵,真凶狠,抢劫放火乱杀人……早也盼晚也盼,抗日队伍快来救咱们老百姓”。

那晚,杨效春带领的皖北抗日游击支队在距离村子5公里的吴山与日本鬼子打起了仗。日本鬼子的正规军将吴山庙围得水泄不通,妄图消灭游击支队。吴山庙保卫战打得很激烈,枪炮声响了三天三夜。周边的村民听到枪炮声,早就拖家带小不见了踪影。

爷爷安顿好家小,连夜用茅草根熬了清肺汤、茅根糖,又把家里藏起来的一点小豆掺进茅草根,煮了一大锅茅豆饭,准备连夜给游击支队送过去。

“别人都跑得没影了,你倒是往打仗的地方跑。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娘几个可咋办?”我奶奶不同意,说太危险。爷爷说,他熬的茅草根,不仅清肺解毒,还能止血。游击支队的同志们在战斗中肯定有受伤的,一定十分需要。

乘着夜黑,爷爷不管奶奶的阻拦,挑着担子就往吴山赶过去。这一片山林道路,爷爷经常打草根,闭着眼也能找到要去的地方。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第三天夜里,爷爷引路,游击支队的队伍悄悄从小土山一个隐蔽的崖边小路撤了出来,跳出了鬼子的包围圈。

后来,爷爷入了党,留在地方上经常给抗日游击支队送去熬制好的茅草根。听说,他还把平时跟着自己打草根的10多个后生一齐送到了队伍上。

【作者简介】

赵成,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守望幸福》、纪实小说《使命》等。作品刊于《中华辞赋》《安徽文学》《诗歌月刊》《诗探索》《鸭绿江》等。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1

  • 汐止 2022-03-01

    有意思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