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第七季】85岁“好色之徒”邱笑秋③:“雪域之子”欲恢复彩墨荣耀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0-03 10:17 50761


《雪迷雪痴写雪恋》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邱笑秋画的大熊猫是画坛一绝,大熊猫也改变了邱笑秋的绘画轨迹,用他的话讲就是:“我沿着大熊猫的路越走越远,一直走到了西藏。”邱笑秋视自己为雪域之子,他对西藏的激情全部描绘在了那些重磅画作上。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到今天邱笑秋已进藏18次

邱笑秋在西藏采风,那里斑斓的色彩赋予他创作灵感

美国著名画家、评论家凯蒂·马丁曾说:“邱笑秋超乎常规的大画幅和高超的技巧都令我印象深刻。在他的画中,我看到了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我还感到了画里有诗。”

邱笑秋在纳木错国家公园采风

邱笑秋寓所“紫堡”连接一楼和二楼画室的楼梯上,能够欣赏到一幅名为《王者至尊》的巨作。邱笑秋笔下的贡嘎雪山高耸入云,人类对大自然的敬仰扑面而来,画中依稀能看到转山朝圣众生的虔诚跪拜,一路艰辛一路欢歌。这幅画是邱笑秋用彩墨技法完成的。

《六月雪》

《红装素裹》

《永恒的藏歌》

在采访中,邱笑秋屡次强调,彩墨并不是他首创,自己只是传承下来,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中国的彩墨绘画发扬光大。邱笑秋说:“人们对中国画存有误解,以为中国画仅仅是黑白画,一般称水墨画。其实,最早的中国画是重彩的。后来从汉代的帛画一直到唐代,有不少中国画是重色的。到了宋代文人画兴起,开创了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绘画体系中的一种,但不能完全替代它。”邱笑秋说,水墨画应与彩墨画并存,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雪恋》

《眷恋香格里拉》

邱笑秋还介绍,上世纪30年代由徐悲鸿、林风眠提出了“彩墨画”的构想。尽管后来这个倡导未能形成大气候,但代表了中国画的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于是,邱笑秋也毅然地把自己的高原创作称为“香格里拉彩墨画”,正是想沿着前辈大师的足迹,不仅立志恢复彩墨昔日荣耀,并期望在新时代的今天能创新突破。

耶鲁大学为邱笑秋颁发的艺术奖证书

2008年9月16日,邱笑秋在美国耶鲁大学做了一场名为《论中国重彩画的继承和发展》的讲演,这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的讲演,让众多中外师生认识到了中国画真正的底蕴和风采。他说:“中国画不仅有水墨画,而且还有历史更为悠久的重彩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中国彩墨画’;同时也表明了现代彩墨画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形成的。现代彩墨画不仅是探索创新的问题,它的确还负有振兴优秀传统艺术的责任。”

“好色之徒”印章之一

“好色之徒”印章之二

“好色之徒”印章之三

邱笑秋画室里有一庞大印架,上面摆放了数百枚他亲手刻制的印章,其中三枚名为“好色之徒”,此印是他得意之作,他也时常自诩“好色之徒”,这个“色”当然是指颜色之色。邱笑秋说:“我身上的责任是振兴中国的色彩体系,于是我就根据这个来画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空气稀薄,阳光充沛,天空灿烂地让人不敢相信那是蓝天,还有九寨沟各个海子的色彩斑斓,以及入秋后颜色绚烂的彩林,这些用墨表现是远远不够的,色彩必须要跟上。”

在邱笑秋看来,古人给了今世画家提供了那么多色彩,而且是个庞大的体系,就连张大千都从中获益匪浅。“大千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初赶赴敦煌,用了近3年的时间,带着家人学生在那里临摹壁画。他在那里历尽艰难,张大千这个人真的是过好日子过惯了的,既讲吃又讲玩的一个人,跑到敦煌去吃苦,为什么?他这样一位大家,学问那么渊博,为什么独独看上了当时不为人所重视的敦煌壁画?”

《雪域跋涉图》

《望雪》

《雪域行旅图》

邱笑秋说:“后来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到了敦煌,我震惊了!咱们国家真是太伟大了!中国的艺术博大精深!我终于明白张大千在那里是如何得到的启发,后来开创了破墨泼彩新法。通过四次敦煌之旅,我亲身感受到中国古代绘画色彩体系的伟大,我要它跟着走下去,同时也必须要有一颗好色之心。”

邱笑秋在耶鲁大学讲演时还提到过:张大千先生晚年变法所创建的“破墨泼彩法”就是从敦煌壁画和唐代画家王恰的技法中借鉴、发展而形成的。在邱笑秋看来,张大千的破墨泼彩现象影响了八十年代的整个中国美术界,而且他的晚年变法还带来了崭新的观念。“以前文人画把重彩画排出在外,认为是匠画。张大千最初也是临摹文人画,逐渐吸收了民间的画法,特别是敦煌的重彩,历时两年七个月的蜕变,就像导火线一般,引爆了他的艺术变法。”

【艺术家简介】

邱笑秋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 会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 研究员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资深馆员

四川省艺术院 艺术顾问

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 主任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