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减挂钩全国试点 自贡自流井区四年交出“优秀成绩单”

封面新闻 2017-10-17 10:07 6281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报道

对深化改革领域的探索,自流井区并非仅有养老服务的改革创新。2013年4月,自贡市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市。按照统一安排部署,自流井区经过四年的改革实践,如今,增减挂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通过深化增减挂钩试点,自流井区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的新路子,找到了二者互动发展的路径和载体,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城乡互动发展的综合效益,政府拓展了建设用地空间,用农村建设用地支持了城市建设发展。同时,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初步显现了改革试点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

深化增减挂钩试点 先富农民带动观望者主动参与

“仲权镇自2014年开始实施深化增减挂钩以来,对全镇1065亩宅基地进行了复垦,100.5亩用于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54亩用于货币化安置预留用地,907.5亩用于出让,3亩复垦增加耕地。”自流井区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土地收益一部分用于项目区公益事业建设,一部分用于宅基地拆除、复垦及弥补集中居住区安置建设资金缺口等。既实现了村民的集中安置,以及耕地和建设用地指标的双增长,又促进了就地就近实现城镇化。

同时,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可以享受16~20万元/亩的货币化安置补助。选择集中居住区安置的农民,可以享受政策规定的拆旧补偿和不低于人均50平方米综合用地用于集中居住区建房。参与深化增减挂钩试点的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后,既能领取补偿款,又能住上条件优越的安置房。

“要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化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促进一部分农民富了起来,并逐渐带动观望的农民主动参与。”该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深化增减挂钩改革试点,仲权镇竹元村对村内废弃的老宅基地和一户多宅进行了整理,使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由190平方米减少至50平方米,为竹元村增加了300余亩耕地,盘活出350亩农村建设用地,为城镇建设用地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还配建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全省首个试点项目 从实施到验收合格仅8个月

取得如此成效,自流井区做了哪些工作呢?“我们主要坚持把深化增减挂钩试点,作为自流井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及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坚持试点先行,积极总结经验,在破除体制机制瓶颈上下功夫,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了新动力。”

该负责人称,该区编制了《自贡市自流井区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划(2013—2017年)》,对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总体思路、工作原则、项目区设置、项目编制与实施、挂钩周转指标管理、项目资金管理等工作进行了规划,为推进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提供了规划保障。并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以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典型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深化增减挂钩试点政策深入人心。

同时,结合自流井实际,在改革试点工作中实现五个方面的深化:一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在项目区设置上实现深化。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挂钩项目编制上实现深化。三是灵活使用节余指标,在指标管理模式上实现深化。四是改变立项验收程序,在简化审批流程上实现深化。五是顺应城镇化趋势,在创新安置方式上实现深化。

近三年来,自流井区坚持试点先行,强化项目实施,积极总结经验,扩大示范效应。截至目前,该区仲权镇深化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终验合格,完成拆旧复垦1064.95亩,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4个,集中安置农户347户1370人,归还挂钩周转指标1064.95亩,获得节余挂钩周转指标908.52亩。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四川省首个经省国土资源厅立项验收的深化挂钩试点项目,从项目实施到验收合格用时仅8个月,在深化增减挂钩试点集中区安置方式项目的实施、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该区漆树乡、荣边镇深化挂钩试点项目正有序推进,示范效应逐步扩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