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畅谈四川精神文化高地:支持实体书店、公共图书馆入选“天府文化地标”

封面新闻 2018-01-24 23:46 31096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徐思浩 上官国风

1月24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拉开大幕。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出席会议的多位政协委员,他们从各自所处的领域、行业,畅谈四川发展大计。其中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丹枫,四川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分别着重从图书、出版、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对提高川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有卓越见解。他们都还特别提到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近日推出”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的关注和支持。

为唤起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1月1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文化活动。活动唤醒了读者的城市记忆和文化乡愁,掀起整个社会多方人士积极响应。蒋蓝一口气推荐了10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地标。诗人梁平为活动支招儿,建议“寻找、梳理那些能让百姓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的文化氛围的所在”。远在浙江,但对蜀地有深厚感情的麦家也发来远程打call视频,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并表示自己是带着亲人的感情来点赞,“这件事太值得做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在为我们打捞梳理出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记忆。”

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大方自荐:“成都博物馆既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是市民的精神家庙。”来自安岳的画家苏茂隆则热情推荐自己家乡的石刻。短短几天就有全网36万网友热议此话题。网友纷纷在封面新闻客户端、华西都市报新闻客户端、@华西都市报微博,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打call的同时,大家也相当纠结: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值得推荐的文化地标实在太多,“10个怎么够?”

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朱丹枫:

为实体书店打call:那是精神文化凝集而成的文化地标

在“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文化活动中,有不少读者也纷纷推荐他们心目中的实体书店作为天府文化地标。近几年,多家品牌型高端实体复兴型书店,纷纷亮相成都。其中有着逾80年历程,广大读者非常熟悉的文化“老面孔”新华书店,也迎来了与时代共进的“新面孔”——文轩books。该书店以高端设计感、符合性文化体验迅速赢得读者的心,还在2017年的书店行业内荣获了书店行业内“2017年度最美书店”称号。将实体书店推荐入选文化地标,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朱丹枫表示认同,“在我看来,地标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物质呈现比较突出。比如说高大的地标建筑。还有一种地标,主要是精神含量比较突出。比如说文化含量很高的书店,一些经典的出版机构。它们或许并没有很大的体量,但是通过多年的精神文化凝聚,形成一个个高地,一座座高峰。这也是文化地标。”

对“地标”的概念进行细分之后,朱丹枫也对这个概念给与内涵阐述,“地标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其中其实对历史积累结果的见证,也是对正在发生的社会历史动态进程的见证。既有静态也有动态,一起推动文化向前发展。”身为大型出版文化集团的掌舵人,朱丹枫对图书、出版、书店空间均有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思考。在他看来,书店与出版是紧密相连的,“出版业最直观的产品呈现是图书,而图书最好的呈现地点则是在实体书店。让读者遇到好书,同时也让好书遇到喜欢它的读者。”

对于实体书店在当下精神生活中的意义,朱丹枫说,“书店的空间在精神上给人带来愉悦和享受,以及爱书的人在选书的过程当中得到的一种文化体验,是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读者可以翻看他喜欢的书籍,可以获取他原本想到或没想到的文化资讯,还可以体验到整个书店多种文化产品一起带来的综合文化氛围。实体书店已经走出传统的书店模式,由卖场型转入了体验性:从图书销售场所,变成文化交流地。走书店书店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天府广场旁边科技馆,文轩还有一家以国学为主题的实体书店“格致书馆”。实体书店更加分众化,也成为大家关注一个焦点。朱丹枫提到,“实体书店的建设其实和分众化是相关的。因为现在存在‘细分市场’、比如说文轩books在开业以前发送了成千上万的问卷调查,这个调查主要是针对80后、90后年轻人。想明白大家到实体书店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在市中心开设这样一家国学书店,则是考虑适应多点布局,与天府广场周围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等形成互动,满足多样需求,形成不同面向的精神文化地标。”

四川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

省图不仅要成为文化地标,更要努力成为四川精神文化高地

在“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文化活动,很多读者都强烈推荐四川省图书馆。对于读者的喜爱,省图馆长何光伦表示感谢,“非常感谢读者对省图的支持。”随后何光伦还详细阐述了省图称得上是天府文化地标的几项理由,比如省图的重要性。始建于1912年的省图,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拥有500余万册藏书,珍藏着数以万计的研究成果,是四川省总书库。尤其是,省图新馆于2015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更是成为广大读书人的一大汇聚地。据何馆长透露,2016年接待,省图接待读者近190万人次,外借纸质文献近40万册次,周末平均每天接待读者近万人,日最高接待读者量15025人。2017年接待读者192万余人次,日均6300人次。同时,为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省图书馆还将在今年与青羊区合作,筹划建设四川第一个24小时图书馆,这不仅仅是全天自助图书馆,还设有阅览区域,并配置专人提供24小时服务。其次,省图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天府广场之侧。全社会都很瞩目。当然,省图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主要是靠内在,靠它在传承历史文化中所起的作用。而且,省图要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一处文化地标,更要努力成为四川精神文化的一处高地:藏书的高地,阅读的高地,服务的高地,还要成为数字化的高地,文明的高地。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该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何馆长有深入的思考,“图书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藏书,第二个阶段是借阅,第三个阶段是知识共享。图书馆已经不只是藏书看书的所在地,更是文化活动、交流中心,是知识信息的集散地。比如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读者分享会等,通过网络直播,已经惠及到更多人群。

此外,我们加强数字资源建设,进行手机图书馆建设,与电信网络平台合作,让读者不用实地来到省图,也可以在省图查阅资料,享受公共文化活动。”据何馆长透露,省图现在每年入馆读者的年龄、职业进行大数据分析,“去年的分析结果显示,我们的读者绝大部分是年轻人,70%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

评论 1

  • 龙山 2018-02-03

    支持!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