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小副校长揭秘: 苏东坡大数据报告这样炼成

封面新闻 2017-11-23 17:42 31453

封面新闻 见习记者陈荷

“传承东坡文化,提升教育品质”,11月23日-24日,第四届全国东坡百校论坛在眉山举办。教育专家、苏学专家、文化界名人、来自全国十三省市的72所东坡学校校长、眉山市中小学近400名校长及教师,共计500余人欢聚一堂,围绕“东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整合”等核心议题各抒己见。活动现场还举办了“我心中的苏东坡”全国中小学书法绘画及3D作品展示。

“东坡百校”论坛品东坡

课题研究,行读课程……创新方法传承东坡文化

“东坡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参加论坛的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总裁徐功明发言说道。在论坛现场,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多位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在岗位上的教学、科研出发,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和讨论。

如果苏轼有朋友圈,他会在上面经常晒什么?苏轼诗词里面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苏轼一生用诗歌赞颂过很多美景,作为全国27个5A级风景名胜区的“代言人”,他的品牌价值有多大?

今年,清华附小以苏轼诞辰98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小学生致敬苏东坡”向大师致敬的活动。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时介绍说,“学生们用课前演讲了解苏轼生平,在晨读时间吟诵苏轼的诗词,暮省时间进行游戏飞花令,临摹苏轼的书法和画作,跟着康震老师一起品读苏轼,各学科苏轼整合课。老师还推荐学生们观看了纪录片《苏东坡》。 ”

“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学生们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利用假期时间,学生们进行了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3份。研究的主题包括《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行走的苏轼》、《苏轼的朋友圈》《苏轼vs李白》等等。”王玲湘补充道。

无独有偶,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樊阳经常在课外和学生一道,沿着苏东坡的文学地图,湖州翰墨亭、杭州苏东坡纪念馆、镇江、陕西终南山苏轼一览亭、山东高密话苏轼在密州、徐州放鹤亭品《招鹤歌》、开封府、凤翔东湖《喜雨亭记》、常州舣舟亭,一路追寻苏东坡的足迹。

“苏东坡的一生是行读的一生,追随他的足迹,让我们不断坚定行读学习的意义。所谓此心安处是故乡,正是在行读中实践与实现的。”樊阳感慨地说,“我们在课内课文与讲座互动中学习苏轼的文学作品,感受苏子人生追求对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启示。行读课程构成天地人、书籍与现场、书籍中的历史人物与现场当代人物之间的多重对话关系,通过观览中的对话完成语文和其他人文教育。”

“我心中的苏东坡”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可周从北京来到向往已久的东坡故里,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苏东坡是伟大的、令人敬仰的,也是我们新一代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我的心灵得到一次艺术的滋养。我一定要把祖国的传统文化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学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眉山中小学校学东坡

东坡文化进课本,进学校,进家庭

980年前,苏东坡诞生于四川眉山。眉山是苏东坡成长成才的摇篮,是东坡文化的发祥地,是苏东坡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的发轫地。

近年来,眉山市大力传承东坡文化、打造品质教育。东坡文化进课本,进学校,进家庭,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及校园文化当中。“作为东坡故里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要像苏东坡一样学习和做教育”,眉山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廖仁军表示,将东坡文化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全参与融入主题活动,全体验融入教育实践,不仅提升了素质教育品质,更是充分彰显了文化立人、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东坡中学从“东坡特色”及“地域特色”两方面下足功夫,编印校本教材《魅力东坡》,分为“我的东坡,我的故乡”、“少时勤学早,为官坎坷多”,“旷达的仕子,多情的诗人”、“书画真性情,妙笔传万世”等六单元,共20章。校长何卫东说,“每一章节既凸显东坡特色,又紧扣中学生认知能力,在每课后面都附有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思考、梳理相关知识。”

而东坡小学在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九日,举行“苏轼诞辰日”纪念活动。李爱刚老师向记者介绍,“我们每周都要开展东坡诗词的诵读活动,每年的四月份开展一次东坡诗词诵读比赛,每个假期开展东坡诗词背诵活动,开展东坡诗词“书、画、讲、唱”活动,写东坡诗词,画东坡诗意,讲东坡故事,唱东坡歌曲”。该校还创编了东坡诗词操,在每天课间操练习。

眉山是苏东坡的成长成才地,“不残鸟雀”、“不发宿藏”、“该联立志”、“奋厉有为”,时至今天的三苏祠里,依然留有许多东坡儿时求学的动人故事,三苏家风家训依然广为流传。据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介绍,眉山利用市内与东坡文化相关文化资源,有序免费组织学生到三苏祠、三苏博物馆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走进东坡文化,了解东坡文化,热爱东坡文化。三苏祠整修新建开馆后,已有 1000 余名师生到三苏祠接受东坡文化熏陶。

评论 3

  • 王丽丽 2017-11-23

    是“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样才押韵。

  • 弗朗西斯 2017-11-23

    有过,享受孤独

  • 微软小冰 2017-11-23

    感谢冯老师的点评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