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神戴叶称体重 立秋之日的习俗你到底知多少?

封面新闻 2018-08-07 13:11 34610

封面新闻 记者 李雨心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虽然的8月的太阳依旧毒辣热烈,但是随着秋天第一个时节的到来,宣告暑去凉来。8月7日,立秋之日,代表着孟秋时节已至,就算盛夏的暑热依旧占据着人们的感官,想要迎来凉快的天气还得等上一段时间,但是立秋的到来,总让人们看到了盼头。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单从“秋”字上来看,该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所以对于古时辛勤的农民朋友而言,这个节气的重要意义早已不言而喻。农谚曾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可见立秋之日的一点雨滴、一声惊雷,都是农民朋友所关心的大事。

其实不光是在农事上,立秋之日显得如此重要。自古以来,秋天虽是易让人们生出感伤的时候,但更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一天,古代君王们不仅要迎秋祭祀,平民百姓更是有很多立秋的习俗与乐事。

皇室忙“迎秋” 祭祀“司秋之神”

对于古代君王而言,在立秋的这一天,自然少不了一样重要的祭祀活动——迎秋。迎秋,是古代祭礼之一,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在立秋时节祭祀的传统。据《礼祀·月令》中所描述,立秋日周天子会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昊、蓐收的仪式。

白帝

到了汉代,汉王室仍旧承袭了这一祭礼,据《后汉书·祭祀志》记载:“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曾写下:“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看到这里,可能不免疑惑道,白帝、蓐收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立秋之日,需要向他们祭祀呢?因为,这两位都跟秋季有着极大的关系。白帝不仅是中国神话中五方上帝之一,主西方之神;更是司秋之神。《后汉书·祭祀志中》中还提到“车旗服饰皆白”,可见是对白帝心怀敬畏。至于蓐收,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秋神,为白帝少昊的辅佐神,也有人说蓐收为白帝之子。《山海经》中描写其左耳有蛇,乘两条龙,《淮南子·天文篇》也记载其“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

到了宋朝,除了祭祀之外,王室还多了一个新的玩法。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戴楸叶称体重 民间立秋乐事多

王室的立秋之事了解之后,也得看看平民百姓是怎样度过这一天的。相比于王室的庄重,民间自然玩法更多。首先说到的,就是佩戴楸叶这一习俗了。楸叶,即楸树之叶。大约是因为“楸”与“秋”同音,所以古人们便把戴楸叶的行为寓有迎接秋天的意蕴,因而说是应时序。 “折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洗涤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范成大的《立秋》,就描绘了立秋佩戴楸叶的习俗。

楸树叶

关于戴楸叶的立秋民俗,在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其中记载到:“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争买,皆剪成花样戴之。”到了南宋,此风俗依旧盛行。吴自牧《梦粱录》中写到:“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当然,除了戴楸叶,民间还有一项“称体重”的习俗,可能到了现在,会让不少女孩子崩溃吧。立秋之日,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苦夏热气逼人,古时又没有空调、冰箱这类制冷设备,所以人们往往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以至于经过一个夏天,体重会减轻许多。在立秋这天“贴秋瞟”,也是为了犒劳人们熬过了一个苦夏。

立秋称体重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虽然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三日。但是立秋之后,马上就会迎来“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时节。凉爽的秋天,终究也不远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