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明朝两任蜀王为什么要把昭觉寺的晨钟作为锦城十景之一?

封面新闻 2018-06-05 11:39 36893

蜀王秘档·两任蜀王笔下的锦城十景(十)昭觉晓钟⑤

蒲牢。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昭觉晓钟

作者:朱申鑿

蒲牢纔击韵铿铿,声彻禅林报晓晴。

月夜扣时心地警,霜天撞处梦魂惊。

上方嘹亮多遗响,还道春容正大鸣。

何事僧家能解悟,海门风顺吼长鲸。

昭觉晓钟

作者:朱让栩

霁晓禅宫宿雾开,蒲牢声吼出经台。

残星寥落晨鸦起,斜汉逶迤候雁回。

江绕鱼凫仙棹发,桥临驷马使车催。

登临有客还怀古,废苑宣华锁碧苔。

明朝两任蜀王朱申鑿和朱让栩都对锦城十景之一的“昭觉晓钟”写有一诗,对昭觉寺的晨钟美景有很详细的描述。但两诗中,因为引用的典故较多,读起来显得有点晦涩难懂。

或许,这是古代文人写诗的通病,不用一些偏僻的典故和字词,似乎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文学水平。朱申鑿和朱让栩虽然贵为藩王,但骨子里的文人气息,也让他们难脱俗套。

为什么把蒲牢作为钟的别名?

在解说朱申鑿和朱让栩写的两诗前,我们需要简单地解决一个问题:寺院为什么要敲钟?

据有关资料显示,寺院撞钟始于南朝时的梁朝。

热心佛教的梁武帝曾经问了金陵高僧宝志和尚一个问题:人如何才能脱离地狱之苦?

宝志和尚回答说:“人的苦痛不能一时消失,但如果能听到钟声敲响,苦痛就能暂时停息。”

于是,梁武帝就下诏,要求天下寺院每天都要撞钟,从此成为惯例,一直延续至今。

下面我们来分析朱申鑿和朱让栩写的两首诗。

“蒲牢纔(cái)击韵铿铿。”

蒲牢,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龙的9个儿子之一,排行第四,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声音好,喜欢吼叫,洪钟上的龙形兽钮,就是它的形象。

蒲牢有个特点——害怕鲸鱼。当鲸鱼对它发起攻击时,它就吓得大声吼叫。

人们根据蒲牢“性好鸣”的特点,把蒲牢铸成钟钮,把敲钟的木杵做成鲸鱼的形状。敲钟的时候,让“鲸鱼”撞击洪钟,使得钟声“响入云霄”。

与蒲牢有关的文字,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的《东都赋》中:“于是发鲸鱼,铿华钟。”后人由此就以蒲牢作为钟的别名。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寺钟暝》写道:“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

如果不知道蒲牢典故的人,看到这些描写钟的诗句,还真的是不知所云。

纔,同“才”字。

“蒲牢纔击韵铿铿,声彻禅林报晓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刚刚敲击一下洪钟,钟声就铿锵有力地发了出来,响彻整个禅林,向人们报告天将亮起,又是一个大晴天来到。

半夜时分,寺院为什么还要敲钟?

“月夜扣时心地警,霜天撞处梦魂惊。”

寺庙敲钟分为晨钟和暮钟,唐朝禅宗高僧百丈怀海禅师在《百丈清规·法器》中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霜天”,源自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了。但细究之下,不禁有疑问:寺院不是只有晨钟和暮钟吗?半夜时分,寺院为什么还要敲钟?

这里有个讲究,半夜敲的钟,叫幽冥钟。《增一阿含经》中说,半夜钟声可以传扬到幽冥界,受苦众生的各种苦难都能暂时停止。

所以,朱申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月夜时分,昭觉寺的钟声响起,能够让人警醒;半夜钟响,让人从梦中惊醒过来。

朱让栩听闻昭觉寺晨钟后,有着怎样的领悟?

再来看朱让栩的《昭觉晓钟》。

“霁晓禅宫宿雾开,蒲牢声吼出经台。”

霁(jì),是雨雪停止、天放晴的意思。可以看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隆冬时节,成都下雪了。

“残星寥落晨鸦起,斜汉逶迤候雁回。”

斜汉,指秋天向西南方向偏斜的银河。

这两句诗,朱让栩又想起了秋天时分的昭觉寺晨钟,天上还有寥寥几颗星星,早起的乌鸦开始扑腾,蜿蜒曲折的银河等待着南飞的大雁。

“江绕鱼凫仙棹发,桥临驷马使车催。”

昭觉寺的晨钟响起,锦江上的船开始准备出发,在驷马桥上,出现了行进中的车马。新的一天,真的到来了。

“登临有客还怀古,废苑宣华锁碧苔。”

登临怀古,朱让栩把自己比作唐朝著名诗人、射洪人陈子昂。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中意境,朱让栩似乎感同身受。

宣华,即宣华苑,前蜀皇帝王建曾把昭觉寺改名为宣华苑。

明末清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巨儒刘道开在《游昭觉寺》中写道:“出郭寻幽十里赊,梵宫元是古宣华。”

刘道开的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宣华苑是王建的儿子王衍所建的宫苑,在摩诃池上。

南宋词人陆游在四川时,曾写下《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由此可以推断,朱让栩应该说的是摩诃池上的宣华苑,而不是说的昭觉寺被王建改名为宣华苑一事。

时代变化太快,登临高处怀古的人还有,那就是我朱让栩。世事如烟,曾经的宣华苑,如今布满青苔,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风雨中了。

或许,这是朱让栩听闻昭觉寺晨钟后的领悟。(五,完)

评论 4

  • 2018-06-07

  • Johnnry9733 2018-06-06

  • fm497350 2018-06-06

    很好很好👍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