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蜀地曲艺丨四川荷叶黄志⑥ “进化”荷叶唱腔 不担心艺术失传

封面新闻 2018-11-24 07:00 39759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像 刘开怡

阔别曲艺舞台近30年,四川荷叶如今在黄志的努力下渐渐回归。现在,他对四川荷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去年我到重庆走了一转,那里很多唱荷叶的人,而且多是在农村头,他们一听说我是何克纯的弟子,哦!都晓得荷叶大仙,就很惊奇,何老师的知名度那么高,那么他的弟子如何呢?我就给他们唱了几段,服了!”说着,黄志大拇指一出,“他们觉得我的这个唱腔非常难得,他们说服了服了。”

黄志向大学生展示荷叶

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以前师父教我荷叶,都是口传心授,一天教你几句,韵味、唱腔这些都很难,但我老师觉得我很有灵气,聪明。”之后几十年的文艺导演工作,黄志接触了不少戏曲和现代歌舞,“老一辈的艺人,他们没得啥子文化,视野就那么窄,表演也多是为了生计,就不像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东西这么多,何况我当了几十年的导演,接收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把荷叶的唱腔进化了。”

黄志向大学生展示荷叶

荷叶的演唱形式通常是一个人站唱,或两、三人对唱等,唱词格律与金钱板颇为相似,惯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因此荷叶和金钱板在曲目上经常可以互借。荷叶唱词又分长篇书和短篇小段,长篇的故事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话本演义,在茶馆书场演出时,每部书可说唱数月之久。后来荷叶常与四川其他的曲艺节目同台演出,为了增加它的观赏性并节约时间,因此大多改为演唱精彩小段。

由于荷叶有比较固定的唱腔和说唱格律,因此新的作品不断诞生,如《双枪老太婆》、《助人为乐》和《懒汉与鸡蛋》等,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新荷叶”。黄志非常赞成对四川荷叶的创新,他自己就有创新派的身体力行者。“不能老在原来的框架里头,一定要创新发展,旋律要丰富,音乐要发展。”说着,他唱起了现代歌曲与传统荷叶相结合的《蜀山美》,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色。

唱词上,黄志遵循四川荷叶的传统的韵脚规范,“四川话有十三个半韵的说法,“社会主义春来早,丰收歌儿洒千江”,有“黑白韵”“灰堆韵”“糊涂韵”“提携韵”“青城韵”“开排韵”等,“儿”是半个韵。这是基本常识。”唱腔上,他将现代歌曲融进荷叶,“老艺人、老先生们唱的荷叶都是传统段子,不大被现代年轻人接受。因为我搞电视,所以我常常思考,不断创新。我写的荷叶,都是传统与现代不断碰撞。”

思想前卫的黄志认为,传承四川荷叶,发展很重要。“传承就像是学走路,创新是冲刺,路都走不来咋个冲刺?光走路不冲刺也不行。”更让黄志欣慰的是,前不久四川音乐学院几位研二的大学生专程找到他,“她们对荷叶很感兴趣,说要跟着我来学,11月份还要在学校演唱荷叶。”这也让黄志更加坚信,四川荷叶不会失传,“四川荷叶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一定会传下去。”

【下期预告】

黄志酷爱四川曲艺,与他相携几十年的妻子跟他意气相投,是他的第一读者和听众。有趣的是,两人经常因为曲艺的某段音乐、唱腔争得面红耳赤,却是始终不离不弃,相爱一生。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18-11-24

    👍👍👍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