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怎样完成“华丽转身”?看业内大咖赋予非遗“现代气息”

封面新闻 2019-10-18 17:07 37630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传承多彩文化,创享美好生活。10月17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将在成都非遗博览园正式开幕。来自8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5600多名代表们,带来1100多个非遗项目,“烹饪”出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饕餮盛宴。10月18日上午,作为本届非遗节的重要的产业活动,以“洞见新非遗,传承新活力”为主题的非遗创意沙龙在国际非遗博览园举行。众多国内非遗原创品牌代表、非遗跨界融合代表等业内大咖们亮相,共同探讨到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在当代提升传承发展的生命力。

打造非遗品牌 促进非遗跨界

说到成都的代表性名片,不得不提蜀锦了。成都早在西汉时期就因织造业发达得名“锦官城”,而经过两千多年来的继承发展,蜀锦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基因和烙印,融入了血液之中。但“酒好也怕巷子深”,如果传统技艺无法和现场审美相结合,那么不久会也会无人问津。“历代蜀锦留下的各种经典纹样,本身就是一笔宝贵遗产,这是文化的根基。”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馆长钟秉章在演讲中说道,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造,现代市场的运作手段也同等重要,这些都是打造非遗品牌、创造非遗价值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看完川内非遗品牌打造的案列,再次将目光投向浙江。发源于绍兴,始创于清朝同治末年1875年“朱府铜艺”,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到了现在,朱府铜艺历久弥新,发展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铜艺企业,享誉海内外。而这些光辉荣耀的背后,是传承者付出的努力。在非遗创意沙龙现场,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杭州朱炳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岷亮相,用朱府铜艺的成功案例分享到传统技艺的华丽转身。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非遗?因为非遗一旦离开了市场,离开了老百姓的生活,它才会需要保护。”朱军岷说道,非遗之所以能传承不息,其技艺一定在某个历史时期代表了最主流的方向和最先进的生产力。所以想要非遗传承下去,还是要融入市场,将非遗从技艺到转化为市场品牌,适应市场的规律。与此同时,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季铁、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昀也通过案例解读了设计参与的非遗创意和社会创新,分享了传统品牌通过相关非遗的文化挖掘,开拓非遗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打造文化IP 对话吉祥物设计者

锦缎围绕、面带微笑,看到“萌萌哒”的唐小西,人们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作为西安博物院的官方卡通形象“唐小西”,其还原了一个活泼可爱、自信大方的唐代少女形象,斩获了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喜爱。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化传播中,吉祥物和卡通形象更能成为代表。于是,在以“文化IP对文旅产业的带动作用”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中方吉祥物唐小西设计师蒋超、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日本吉祥物大会中国区代表林一郎、成都国际非遗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宋佳音开启了一场精彩的论道。

作为唐小西的设计师,蒋超谈到了如何创造优质IP的问题。“想要创造出优质的文化IP,必须从本质上牢牢把握住本土化、立体化、生活化三个特征,讲好故事、做好传播、有趣有互动才能成为优质IP,长期保持热度,实现IP变现。”

“以吉祥物为例,地域吉祥物是日本国地方创生战略之一,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的吉祥物发展小组,贯穿了教育、文化,旅游、农业等行政部门进行协调推动吉祥物萌经济政策的落地。日本吉祥物大会中国区代表林一郎则表示,吉祥物这一市场还有较大的空间待人挖掘。“日本吉祥物大会自2011年启动,已经成为日本全民文化大会,地方吉祥物的产业经济效益约1500亿人民币,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评论 1

  • 顾铖东690289 2019-10-19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