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东郊之激荡岁月》再现成都“东郊记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7-06 22:10 54769


封面新闻记者 杜恩湖

7月6日上午,大型电视剧《大东郊之激荡岁月》在成都市东郊记忆繁星戏剧村剧场正式启动。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中国著名影视理论家仲呈祥,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最高奖“三度梅”获得者沈铁梅,四川省影视家协会理事、成都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制片人、编剧赵明,欧阳奋强、朱宏嘉、缪婷茹、唐妤萌、孙蜜唯、张冉怡、范艳、赵亮、沈伐、闵天浩、张冉怡、杨蕊、范艳等明星,以及编剧田雁宁、廖佳云、赵明兼制片、出品人雁阵集团廖运军等主创,集体出席启动仪式。

“今天,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电视剧《大东郊之激荡岁月》举行启动仪式,我们一定把该剧拍成中国电视剧精品。”出品人廖运军代表投资方上台致辞。

讲述成都东郊记忆辉煌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大东郊之激荡岁月》是根据真实历史巨变改编,书写了当年工厂的兴衰巨变、工人们的奋发图强及情感生活等。

原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成音乐产业基地。因此,这是一部有着浓重历史色彩背景和厚度的大作,是一部反映了成都大东郊当代改革开放历史巨变的鸿篇巨作。

仲呈祥深夜来川大力支持拍摄

《大东郊之激荡岁月》是由著名作家田雁宁、廖佳云、赵明团队历时三年心血共同创作的。

早在2018年,这个剧就得到了中国电视家协会的无私支持,并列入了“美丽四川”的重要文化工程。

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影视评论家钟呈祥,7月5日深夜专程从北京为赶来成都参加启动仪式。他说:“我是昨天深夜抵达成都的。我为什么要回来?第一,我虽然生在上海,但长在成都,乡情是永远的牵挂。我常常说,成都不但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更是一个让人老了想回来的城市。第二,这是写东郊的电视剧,我妈妈当年就在东郊成都电焊机厂工作,当时还有红光电子管厂、成都量具刃具厂等等企业,东郊就是成都的工业基地,现在又变成了文旅产业的胜地。

仲呈祥说,一座城市有它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地标,“这部剧中国视协高度重视,是因为这部剧触及了一个重大的主题:通过一个城市的激荡岁月,当中四个家庭的变迁和情感交流、精神历程,来谱写了成都的风貌,书写了成都的时代画像,成都人所倡导的崇高道德和献身精神。这是一个沉甸甸的主题,我们应该为它贡献智慧。成都的艺术家、电视人不能在书写成都辉煌历史当中缺席,要拿我们的作品来回报时代和人民。”

“第三个理由,这部电视剧的主要编剧田雁宁跟我有40余年的交情,40年前,省文联在新繁办了一个作家培训班,学员的主力军就是来自达县(今达州)的谭力、田雁宁等人,我是班主任。我和他亦师亦友。他叫我老师,我叫他挚友。”这三层关系,让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这部剧寄予了浓烈的情感和厚望。

仲呈祥说,一座城市有它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地标,“这部剧中国视协高度重视,是因为这部剧触及了一个重大的主题:通过一个城市的激荡岁月,当中四个家庭的变迁和情感交流、精神历程,来谱写了成都的风貌,书写了成都的时代画像,成都人所倡导的崇高道德和献身精神。这是一个沉甸甸的主题,我们应该为它贡献智慧。成都的艺术家、电视人不能在书写成都辉煌历史当中缺席,要拿我们的作品来回报时代和人民。”

仲呈祥的精彩演讲,激起了现场嘉宾的阵阵掌声。欧阳奋强、赵亮、闵天浩,以“老成都”人身份表示,“我们是地道的成都人,我希望《大东郊之激荡岁月》拍成真正代表成都的中国电视剧精品!”

讲述精彩期望成全国热剧

据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大东郊之激荡岁月》聚焦的是工业题材,在目前的全国电视剧中非常少见,因此,中国电视家协会主席胡占凡高度重视《大东郊之激荡岁月》的拍摄。

“很多人现在不敢触碰工业题材,因为这要具有翻越审美高山的创造力,要有艺术勇气和胆识。”仲呈祥坦言,“审美创造就是艺术家主动地为自己设置障碍,并且用审美方式智慧地翻越这个障碍,让创作的难点转化为亮点,这便是成功的创造。祝这个创作集体:用审美翻越高山,取得成功,来年去争取金鹰奖。”

著名作家田雁宁说,《大东郊之激荡岁月》影视项目的启动和拍摄,是在当年东郊工业区成都成华区本土上拍摄制作的电视剧,它不仅向全国观众讲述了四川改革的激荡故事,还极大提升了成都市成华区大东郊 “东郊记忆”文旅品牌声誉,从而为四川影视文旅产业带来充沛的文化活力,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

主创人员强调,剧中将着力突出两个着力点:第一个着力点是注重“真切”与“轻巧”的结合,着力塑造了川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在保持故事之大包容天下的前题下,细节处理微中见妙;第二个着力点是强调人物的川味特色张力和别开生面情景再现,尤其打造作品中几位性格各异对手戏的耐人品味。

据主创人员透露,剧中人物众多,各色各样粉墨登场,大都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各具特点。比如,佟远斌、骆一呜、陆可维、曾健、佟满錱、曾由美、曾文珏、骆莎莎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作品中,编剧倾力煽情、表现人物内在的复杂情感,台词对白注重精彩张力表现,并利用“东郊记忆”等场景,力求还原老成都在改革历史进程中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

启动仪式结束后,封面新闻记者釆访了编剧之一兼制片赵明。他说,“该剧作为中国视协列入的第一批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国电视家协会一直高度重视,故事发生地的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更是无私地从各方面支持我们这部戏的拍摄。”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