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旦谈(11)|韩姓人的堂号泣杖堂,出自二十四孝中的韩伯愈“挨杖伤老”

封面新闻 2018-05-14 18:26 31463

黄勇

在韩姓人的堂号中,有一个泣杖堂,其缘由来自汉朝时的一个关于“孝”的典故。

西汉文学家刘向在他的《说苑·建本》中,记载了梁国睢阳人韩伯愈(一作韩伯俞)的故事。

韩伯愈生性十分孝顺,是出了名的乖乖娃。尽管这样,母亲对他的管教仍然非常严格。

不过,小孩子嘛,尽管再乖再孝顺,哪里有不犯错误的时候呢?韩伯愈只要稍微有点小过错,母亲就要用拐杖打他。

每当这个时候,韩伯愈一不躲避,二不辩解,乖乖地跪下,心甘情愿地接受母亲对他的惩罚。

母亲把他打得再疼再狠,他都一声不吭地忍受下来。等到母亲打过了,气也慢慢地消了,他才笑嘻嘻地向母亲谢罪。母亲看到他这个样子,心情也好了许多。

就这样,孝子慈母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倒也安宁。

韩伯愈长大后,做了官。尽管这样,只要母亲认为韩伯愈有错,仍然用拐杖打他,他也像以前那样接受。

一天,韩伯愈又犯事了,母亲拿起拐杖打他。挨打后,韩伯愈放声痛哭起来。

母亲觉得很奇怪,以前打你,你总是和颜悦色地接受,从来没有哭过,怎么今天打你,你就哭起来了呢?

韩伯愈说,以前我犯了过错,您用拐杖打我,打得我真的很痛,说明您的身体很健康,体力旺盛。您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我可以常常承欢在您的膝下。

但您今天打我,我却没感觉到痛,说明您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衰老了。

母亲变得衰老,表明今后的日子不多了。韩伯愈想到这些,就情不自禁地悲从中来,放声大哭了。

母亲听罢,把拐杖扔在地上,长叹一声,再也无话可说。

这事传出去后,人们都说韩伯愈是个大孝子。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成语“伯俞泣杖”。后世有的韩姓家族,引用这个典故,把家族的堂号命名为泣杖堂。

元朝时,为在少年儿童中宣扬传统儒家孝道,形成了蒙养读物《二十四孝故事》,其中选辑了为朝廷正统所称颂的从上古至宋朝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传统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韩伯愈挨打的故事,被选入《二十四孝故事》中,题目为“挨杖伤老”。

评论 1

  • 马鸭 2018-05-30

    👍👍👍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