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延安当年有多红 | 30多所!抗大等干部学校成为革命英才的摇篮

新华社 2021-04-17 16:51 40802

新华社西安4月17日电窑洞为教室,石头当桌椅,黑板是石灰泥土抹成的墙面——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简陋的大学。

但这又是一所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大学。它培养了10余万名革命干部,超过半数的开国元帅、大将和上将都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曾是这所学校的教员。

这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如今,学校旧址坐落在陕西延安闹市区中一座宁静的小院里。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面对东北沦陷、日军步步逼近华北的危急形势,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自此,延安成为全国革命者向往的圣地。

“为适应新形势,党中央及时作出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民族学院等一大批干部学校。”延安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建儒说。据统计,当年延安及周边地区创办的干部学校达30多所,为抗日救亡培养了大量人才。

“抗大”毕业生开赴前线。(新华社资料照片)

抗大是党中央创办的最高军事学府。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成立。1937年1月,红大随党中央迁至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中央领导同志对抗大极为重视。毛泽东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并为其制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到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前,毛泽东累计为抗大学员作了100多个小时的报告,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都曾在抗大授课。

没有纸笔,学员以沙盘和树枝代替。从抗大纪念馆的一件件文物中,今天的人们仍能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

“学员们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小米饭风趣地称为‘劳动饭’,把锅巴叫作‘马列饼干’。”抗大纪念馆讲解员杨默说。

在这座条件简陋的大学里,学员们却学习着当时最先进的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学”“抗战形势与任务”“兵团战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等。

“抗大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讲求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理念非常先进。”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副局长苏雅琳说。

边学习边生产、边战斗边学习是抗大鲜明的特色。抗大纪念馆中,一组雕塑再现了当年的学习场景:在行军途中,前面的学员背着小黑板,写着教学内容,后面的学员边行军、边学习。

经过先进理论武装的抗大学员,一批批奔赴抗日前线。

史料显示,抗大总校在延安举办8期,后辗转于山西、河北等地坚持办学,于1943年返回陕甘宁边区。连同在晋东南、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的十余所分校,抗大共培养干部10余万名,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延安及周边的30余所干部学校各有侧重,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军政干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胜利后,一些学校薪火相传,衍生出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一批高等学府。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在延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后,又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传播到各地。他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舍身忘我的革命精神,是党历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谭虎娃说,延安时期的干部学校,不愧为革命的熔炉、英才的摇篮。

(记者:陈晨、张斌、李华、吴鸿波、张博文)

评论 3

  • fm3810 2021-04-20

    [微笑]

  • fm1066571 2021-04-20

    [得意]

  • fm1495523 2021-04-19

    圣地延安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