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谢惠祥:忙趁东风放纸鸢

封面新闻 2021-04-07 17:12 43581

文/谢惠祥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农历三月,气温回升,风向稳定,微风拂面,是放风筝的最佳季节。还在读小学的我,看着同学和附近子弟校的学生放的风筝飞得很高,十分羡慕,也想去放风筝。晚上,我向父亲请教了做风筝的方法。

第二天,我拿着砍刀到了后院的慈竹林,选择一根竹节较长、竹筒青皮有黄斑点的老竹子。砍下竹子,去掉两端——上部分竹子太嫩,削出的竹篾条容易失去水分而变形;下部分竹子竹节较短,柔性较差,重量不均。因此,只能选取竹子的中部。

把竹节划成四片,再均匀削成手指宽的竹条,剥掉内部的黄篾。我系上围腰,坐在矮板凳上,将青篾条放在腿上,再用刀子轻轻地黄篾部分一层一层地削,只留下薄薄的一层青篾。这样的竹篾条重量轻、柔性好、不变形,是制作风筝最佳的骨架材料。

我挑选四根竹篾条,其中三根以竹节为中心,去掉两端节巴,一根作为风筝的中心骨架,另两根作为风筝飞翼的前后骨架,以竹节巴为交点与中心骨架捆扎固定。第四根取其前三根的一半长度,取掉竹节巴,捆扎在中心骨架尾部。

用细线捆扎好后,风筝骨架呈“王”字,只是尾部的一根青篾要短一半。中心骨架的青篾超出前后青篾条两三厘米。风筝骨架青篾面全部呈一个平面并向蒙面,黄篾面向上即呈背面,放风筝时,前翼两端微微有点向背面倾斜。

我用练习毛笔字描红的作业本纸三张,左翼、右翼、腹部各用一张,作为风筝的蒙面,制作好的风筝蒙面积比例成1:1:1。蒙面一定要粘在风筝骨架的青篾面,风筝起飞后向地面。那时没有胶水,我先用煮熟的白米饭做粘合剂,但制作的风筝左右轻重不一,风筝质量不好,飞高后容易左右翻滚。后来,我改用面粉加点水,再加热代替浆糊,粘好的风筝重量就比较均匀了。

前翼、腹部的三根横骨架,要用纸粘贴完不见青篾条。再把纸裁成三指宽的纸条,头尾相连成为一根长条,或将每张纸条粘成环相联,再粘在风筝腹部骨架两边,作为风筝的尾巴,起平衡作用,飞起来的风筝更有动感。

我取风筝线一节,用针引导“斗线”穿过蒙面,线头固定在前翼与中心骨架的两个交汇点。“斗线”长度不能过短和过长,过短起飞后易摔跟斗,过长不易飞高。“斗线”的两个固定点与系风筝线的点略为直角三角形,并达到左翼或右翼蒙面的前条边点为宜。

风筝线一般有两种,一是常用的铺盖线,每支五分钱,购四支,联结后长度约六十米,比较结实,不易断开。二是用腊光线,每圈两角伍分,较细略轻,约有一百米,风筝容易飞得更高,但时间长了风筝线容易折断。

我用一根木条,用锯子锯成长度相等的三节,用钉子钉成“工”字形的木架子,将风筝线一头固定在架子上,再把线绕到架子上。这样,在放风筝和收风筝时,比较快捷和方便。

我拿起做好的风筝,到院子前面的机耕道上,先观察别人如何放风筝,才能确定好风向。将风筝平放在路上,摆好风筝尾巴,有时请同伴帮忙,手持风筝尾部的骨架,先将风筝线放十多米长,再迎着来风的方向起跑。风筝顺势起飞,我边跑边放线,直到风筝飞得很高很稳定后,将线架子固定在路边的杂草上。

看到高高飞起的风筝,我有一种成就感,心里一阵欢喜。有时,我用一条三指宽的纸条,套在风筝线上,粘成一个圆圈,不断地抖动风筝线,纸圈会顺着风筝线往上攀升,直到风筝那里,我们称给风筝打“电话”。

有时,放风筝的人多了,有人故意在放线或收线,让天空中的风筝遇到大风左右偏移,两只风筝纠缠在一起,如果哪方的风筝线不结实,很容易断线,风筝会自然飘落到很远的地方。看到天空中有断线的风筝,不少人争先恐后地跑去捡风筝,我们称为吃“风筝肉”。

过了四月中下旬,风向不稳定,风力比较大,风筝容易摔跟斗,放风筝的人就少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