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 烈士后代88年后到四川通江祭拜亲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4-04 15:17 47514


杜文龙 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4月4日清晨,春雨绵绵,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肃穆庄严。

烈士陵园一角,王安义烈士墓碑在苍松翠柏间静静矗立。在此长眠88年后,他终于等来了家乡河南的亲人。他的儿媳、孙女跋涉千里,来迎接烈士英魂回家。

墓碑上镌刻者烈士生平:王安义,1908年生,河南新县人,中共党员,任红四军某营营长,1933年在通江县作战牺牲,年仅25岁,安葬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爸爸,你打小就出来,家里人一直没找着你,还是国家好,我们才找着你,你为国家牺牲值得了,你的儿子叫王国钊,我是你儿媳妇郭世秀。”跪在王安义烈士墓前,67岁的郭世秀老人和女儿王小燕,述说着整个家族几十年来对亲人的怀念。

”听你太奶奶说,你爷爷16岁时参加红军,几年后回过一次家,骑着一匹大马,好威风。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就没有了音讯,家人一直挂念,太奶奶都哭瞎了眼睛。”郭世秀告诉女儿。为了让王安义后继有人,父母将二儿子王安生的孩子王国钊过继给王义安,后来,郭世秀嫁给王国钊,烈士后代得以延续。

上世纪60年代,王国钊收到河南新县民政局送来的烈士证书,才知道王安义早已牺牲。此后,一家三代人便踏上了漫长的寻亲路,“父亲什么时候牺牲的?在哪里牺牲的?”找到王安义的牺牲地成了一家人的心愿。

2013年2月,在多方寻找无果的情况下,王国钊一家决定在老家祖坟地,给父亲王安义建了一座坟,并立碑纪念。2017年5月,王国钊病危弥留之际,嘱咐妻子和儿女有机会一定要找到父亲的牺牲地。当年7月,在今日头条发起的烈士寻亲活动中,郭世秀看到了矗立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的父亲墓碑照片时,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泪水。“这么多年了,父亲牺牲的地方找到了,遗憾的是老公刚刚去世,没能亲眼看到!”从那时候起,郭世秀就决定,一定要带儿女去四川通江,祭奠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完成老公的遗愿,实现一家几代人的心愿。

88年后的今天,一家三代终于隔着时空相见。郭世秀跪在父亲墓碑前,早已泪流满面,“爸爸,我们来看你了.......”她带着女儿磕头、敬酒、献花.....

亲人带走一捧土,迎烈士英魂回家

“看到父亲墓地保护得这么好,我们也心安了,老区人民没有忘记他!”,郭世秀老人用衣袖仔细搽拭着墓碑。  “爸爸,回家看看看吧,老家也有你一个家,回去住住......”离别的时候到了。郭世秀从烈士墓捧走了一把泥土,准备放回老家的地墓上,让父亲的英灵回老家看看。

“爸爸,你好好安息,明年我们还来看你........”细雨中,郭世秀一步三回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