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丨民俗专家刘旭东: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元通清明会 背后有这些故事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4-04 08:44 39112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实习生 姜曦悦

元通清明春台会又称“清明会”,自清朝康熙年间举办以来已经延续了三百余年,是完整复刻了“踏青原野、期盼丰收、寄情山水、乐享生活”的天府之国民俗精髓的盛大节会。

4月3日,第268届元通清明春台会在成都市崇州元通古镇举行,仍然由祭祀祈福、民俗巡游、兔灯巡游等一系列传统活动组成。

这场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盛会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崇州市博物馆馆长刘旭东,了解元通清明会的前世今生。

古代春台会:物资交换的场所、 民俗生活的大舞台

刘馆长介绍:“春台会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时间在春天,一定有戏台,还要有庙会”。谈到庙会,就不能绕过宗教场所,也就是民俗里百姓的求神祈福之处。它不限于佛教的寺院,也包括道教的教观。在过去生产力低下的中国社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神论、泛信仰的民族,相信山川万物都是神,比如门有门神,灶有灶神。

谈到春台会兴盛的原因,刘馆长分析道:“过去物流、贸易、交通都不发达,而到春季马上要进行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生产生活都要从这时开始。春耕就涉及到生产资料、生产工具从哪里获得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交易场所。而人气最旺的,当然是宗教场所。

因此,很多人开始在宗教场所周边卖农具、卖种子,大家自发地就形成了集市。”也正是如此,古代所有的集市几乎都是与宗教场所有关的。集市由民间约定俗成,确定在某一个日子,这个日子往往宗教场所本身就有活动,比如四月初八佛诞会,即佛教释迦牟尼的诞辰会。“在集会上,除了物资交易外,青年男女见面,看对眼了还可以找人说媒,”在刘旭东馆长看来,“春台会是一个民俗生活的大舞台,各地都有春台会的习俗。”

古代元通清明会:戏班搭台唱戏、汇江老龙巡游+城隍巡游

古代四川的三大集会,分别是成都青羊宫的百花会、乐山的炎帝会、崇州元通的城隍会。元通清明城隍会,也被称为酬神会,老百姓在这期间感谢神明的保佑,并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举办的方式主要是用唱戏的方式来酬谢神明。唱戏的台子可能是永久性戏台,俗称万年台,也或者是临时搭建的戏台,俗称草台。各地的戏班子都会轮番搭台唱戏。

元通城隍会的组织方是当地的民间社会组织,往往由行会出钱、炮哥出人,还要选定城隍会会首,统筹大小事务。而其中戏班巡游的部分,主要是把城隍爷、城隍娘娘抬出来,在周边巡游。戏班子唱戏给城隍爷、城隍娘娘听。整个城隍会的时间长达一周甚至半个月。除了本地的老百姓买东西,成都府以外的行商、小贩都要来买东西。元通清明会盛况非常,是一个典型的物资交易会。

巡游过程中,一个是汇江老龙巡游。“汇江是指味江、泊江、文井江汇合,到元通段叫汇江。古人认为每条江都有一条龙,要让龙不能兴风作浪才能国泰民安,所以就有了汇江老龙巡游的部分。汇江老龙第一年龙身只有三米长,每一年加一节,现在应该有两百多节了,非常壮观。”刘旭东告诉记者,另一个是城隍庙里的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庙、小鬼巡游,“也就是在城隍庙里看到的泥塑的和画的人物,他都要出来,都要由真的人来扮演,往往是青年袍哥来扮演。”

改革开放之后,各地逐渐兴起和恢复过去的习俗。到了今天,城隍巡游有了另外一种形式。现在城隍巡游往往请川剧演员扮演城隍爷和城隍娘娘,在整个巡游队伍前头走。整个元通清明会时间往往持续一周以上。

2018年,元通清明会正式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刘旭东看来,现在的元通清明会致力于恢复农业信仰,反映传统农耕社会的形态。其实元通清明会的各种习俗,就是反映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评论 1

  • 竹叶青 2021-04-04

    [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