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上封面 | 90后竹编新生代传承人肖瑶:让更多人感受到竹编魅力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3-31 12:25 85150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流线型的工艺装饰,大型的装饰景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步提高,拥有上千年历史的道明竹编早已不局限于普通的竹编工艺,除了箩筐、簸箕、花瓶、提篮以外,现代美学赋予了这项非遗传承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老的非遗技艺向来不是老传承人的专属,近年来,随着成都道明竹编的名头越来越响亮,更多当地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土生土长的家乡,重拾手艺,振兴乡村。1994年出生的肖瑶就是代表之一,今年27岁的她,正是道明竹编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批。

“刚回来的时候我其实很迷茫,我能为道明竹编带来什么?”3月27日,肖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未来规划。“但是现在不了,我想在竹编传承的道路上加入创新的元素,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觉。”

首批创业艺人返乡


为道明竹编注入新鲜血脉

在肖瑶的记忆中,道明镇的人几乎人人都会用竹子编织各种东西,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都是竹编艺人,父母甚至靠着这一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自我有印象起,我就开始接触竹编了。”

和当地大多数孩子一样,从小学起,肖瑶就开始练习竹编,编出来的花篮和鱼篓就交给父母亲去卖,赚得的钱就是肖瑶的零花钱。但是长大后,肖瑶并没有从事竹编行列,而是成为了一名护士,在重庆工作了4年时间。

改变的契机源于2019年。2019年,母亲王红梅在竹艺村开设了“红梅竹编”工作室,虽然手艺精湛,但王红梅对于工作室的运营和管理却不太熟悉。于是,王红梅找到了在重庆工作的女儿,希望她能回来帮自己,同时传承这一门手艺。

肖瑶告诉记者,母亲从事竹编编织已有30、40年了,“母亲热爱竹编这项技艺,如果我不回来,母亲也没有可传承的弟子,想到这里总觉得有些可惜。”

2019年5月,下定决心的肖瑶正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崇州道明镇,年仅25岁的她,同时也是道明镇首批返乡的创业竹编艺人。彼时,刚刚回来的肖瑶也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份职业,是否能坚持下来,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2年的期限:如果2年时间过去后她不适合当竹编艺人,她就重新回到老本行,继续当一名护士。

如今,距离肖瑶返乡已有2年时间,当再提及这个期限时,肖瑶笑了:“完全不后悔,很庆幸当时听了母亲的建议,选择了这一行。”当新鲜血液注入传统非遗,当现代艺术汇入竹编技艺,道明竹编也有了新的价值,“这也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肖瑶说道。

融入现代艺术理念


道明竹编变身大型艺术装置

提到竹编,对大多数人而言,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簸箕、鱼篓这样的传统器具,但当人们来到竹艺村,各式各样竹编工艺品会让人目瞪口呆。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继承者到创新者,肖瑶将当代艺术审美和消费市场需求结合,将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以千变万化的创意作品呈现给世人。目前,肖瑶所在的红梅工作室共划分三个板块业务,一个是以母亲王红梅手艺为代表的传统竹编工艺品,例如瓷胎竹编,另一个则是大型的现代竹编设计装饰,最后一个则是研学体验。而肖瑶擅长的,正是一些大型的竹编现代装饰。

回来后,肖瑶专程前往中央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高校进修,围绕竹编艺术进行多门专业课程学习,这段经历颠覆了肖瑶的想法,用她的话来说,以前从未想过竹编可以做这么多东西,自行车、桌椅、灯具......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打开了她的视野,也让她把这些想法带回至家乡。

“老一辈手艺人的技艺很精湛,比如说我的母亲,就能编出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儿。”为了实现差异化,肖瑶在编制竹编时加入部分流动性元素,为了更好完成设计,她还将学习工业设计的老公一起拉入了竹编行业,共同创业。

如今,夫妻2人的生意红红火火。“这段时间已经爆单了。”肖瑶笑道,为了保证作品质量,她还忍痛推掉了很多业务。“主要是我做东西很慢,很多时候做出来不符合感觉,就会拆掉重做。”肖瑶告诉记者,这种事情几乎时有发生,为了达到心目中的要求,肖瑶和工人往往会返工4,5次,才能达到她想要效果。

会坚持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肖瑶告诉记者,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希望2021年的营业收入可以翻番。“现在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也找到了方向,所以很开心。”同时,肖瑶也在鼓励更多的年轻力量返乡加入。

评论 2

  • jiya 2021-03-31

    小小主编换新颜

  • jiya 2021-03-31

    点赞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