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岁马识途首部甲骨文著作 正式定名《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3-23 18:54 222328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1943年,马识途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得到闻一多、朱自清、陈梦家、唐兰等名家的教诲,受到系统的文学、文科科班训练。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再加上自己本来就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马识途便开始了文学写作,散文、诗词、小说都有习作。唐兰老师教的古文字学,讲解甲骨文,有见识,风趣,让马识途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记下很详细的课堂笔记。“唐老师讲金文、讲甲骨文,非常精彩,他都不写讲义的,但我都记下来了。”

看到马识途对文字研究的兴趣和天赋,当时的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语言学家罗常培还鼓励马识途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现在研究甲骨文的人太少了,你能研究就最好。”马识途听到也很高兴,也渴望做学术,成为一名语言文字学家,但是自己当时有革命任务在身,没有条件进行安静的文字研究。而且,为了工作保密需要,马识途还将一切文字创作、课堂笔记都烧掉了。

闻一多教案中的文字变迁示意图

这一停,就是70年。但是马老对文字学的兴趣一直埋藏在心底,“我经常想起唐教授讲授的内容,一直没忘。”马老说,“唐教授分析文字,跟其他人不一样,有很多独到的见解。”种在心里的种子,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还是会重新生长发芽。2017年,马老写完《夜谭续记》,同时奇迹般战胜了病魔。“打倒病魔以后,就想找点事情做。”马老开始写包括甲骨文、金文在内的古文字研究的文章,接续未完的文字研究梦想。他将在西南联大课堂上听唐兰老师讲课的所得,凭借记忆写出来,再加上自己的看法,融合在一起,书写成稿。他不仅将唐兰先生等对甲骨文的研究观点和成果都记录了下来,还作了相应的甲骨文研究和训字补充,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目前书稿中的一部分已于2021年初被交付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在编辑中,另外一部也在计划出版中。

3月23日上午,春光明媚,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如约去马识途马老家,听取马老对首部甲骨文著作的最新修改意见。

马老首部甲骨文著作已经正式定名为《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该著作主要回忆了马老当年在西南联大古文字学专业求学时,罗常培、唐兰、陈梦家、王力、闻一多等先生讲授的语言文字学的课堂笔记,尤其回忆了唐兰先生的甲骨文研究精髓,同时记录了他当年对部分甲骨文研究,以及他现在对甲骨文做的形训注解,以此向西南联大以及罗常培、唐兰、陈梦家、王力、闻一多等大师们致敬。全书包含上、下两卷和附录。上卷为“马识途西南联大课堂拾忆”(共15课);下卷为“马氏古字拾忆”(共11忆);附录为“马识途甲骨文形训浅见”,其为此次马老着重修改的部分。

1

“尽最大的努力,争取让此书尽快面世”

刚进门,马老的女儿马万梅就说:“马老刚才还在问你们什么时候来。”坐在书桌前的马老精神矍铄,窗外的阳光洒进来,满屋生辉。看到黄立新落座后,马老立即把最新写的甲骨文形训浅见笔记本拿出来,只见大红色笔记本上印着“百年巨匠”四个烫金的大字。马老一边翻阅他的第二本甲骨文笔记本,一边对黄立新说道:“上次把书稿给你们之后,我又继续解读,这次解读的字更全面、更准确,可以把之前的全部替换了。”马老在笔记本上写着“重读甲骨文说解”七个大字,自从1月22日他把书稿交给四川人民出版社之后,又重新读了现今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甲骨文专著,并对甲骨文从头至尾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解读,批注之细致、解读之全面,让黄立新忍不住赞叹:“马老107岁高龄,博闻强记,思维敏捷,精益求精,完全靠回忆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又写了如此多的内容,实属罕见,难得难得。”

黄立新社长还给马老介绍到,书稿正按照之前制订的编辑出版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除了原件扫描、文字录入、专业人士甲骨文撰写、文字梳理、甲骨文插入等流程外,责任编辑也已经进行了3次仔细的审稿,目前上、下两卷的初稿已成雏形,附录则需要再把马老今天所给的最新修改内容加进去,整个书稿就完整了,“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争取让此书尽快面世。”

2

“你们审完后要出版前我还要再看一遍,必须再看一遍,不能有差错”

责任编辑把已经初审完的书稿送到马老面前,并对马老说天天都有读者在打电话或者发微信询问,马老的这部甲骨文大作什么时候出版,市场非常期待马老的新书。马老听后很高兴,但是不断地提醒责任编辑:“你们审完后要出版前我还要再看一遍,必须再看一遍,不能有差错……”“我这个书不是什么高深的甲骨文学术书,就是给大家科普一下甲骨文,供大家消遣读的。”说完,马老开心地握着责任编辑的手说,“你们做这个书很辛苦,我要给这个书题写书名。”足以可见,马老对他首部甲骨文著作偏爱有加,也寄寓了厚望。

正如马老为这部著作最新写的序《我和甲骨文》里面写道的:“七十几年过去了,竟没有一个朋友知道我曾在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学习和研究过甲骨文。我现在才把我和甲骨文这段因缘告诉我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我奉命从政,从此在党政群大大小小单位任领导职务,载沉载浮近七十年之久,精业从事,未敢他驽,遂与甲骨文绝缘。但常回忆当年,大师们谆谆教诲,念念不忘,无可奈何。”“2019年11月,忽见报载,甲骨文12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开会,颇多专家、学者参加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致信,鼓励研究古文化学识古文字,方知甲骨文研究大有进步,并提出在大中学生中科普甲骨文。我一见报道,兴奋无已,欲图效力。”

马老与责任编辑

马老在这部甲骨文著作中,所饱含的家国情怀也让人感动不已。他在书中写道,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抢当总统,才有老百姓讽刺的那幅对联:“国犹是也,民犹是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是唐兰教授以及其他所有教授和学生共同的叹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直到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革命,才有中国解放、人民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现,才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马老早就参加了革命,在西南联大时,他已是地下革命工作的共产党员,也是负责人。他从不叹气,也从不畏惧,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民才真正当家作主。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马老,他在此书中不仅弘扬了科学求实、兼容并包的“西南联大”精神,还传递了一种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和永不轻易放弃的生活态度。

有83余年党龄的马老,当年为了“大我”,不惜牺牲“小我”,在西南联大求学时一直在做地下党工作,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革命任务和政治任务,主动放弃几次能参加甲骨文深入研究工作的机会。他功成名就,却从不放弃甲骨文,在103岁高龄开始写这部甲骨文著作,直到105岁左右才完成,目前为止仍然在不停地修改。马老他用革命之躯、文学之笔和挥毫之力,生动践行了什么是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黄立新社长表示,甲骨文是我国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使命、责任与担当,“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马老的这部甲骨文著作是给党的生日最好献礼!再次感谢马老,我们将秉承马老精益求精的精神来打造这部甲骨文著作,争取将它打造成精品图书。”

评论 14

  • 小冯1905641 2021-04-05

    编辑、记者您们好,我是峨眉山市峨山街道的工作人员,正在寻找峨眉山市红岩英烈陈俊卿相关旧友,马老曾为俊卿写过一首诗,而且一起从事过地下工作,希望您们能帮我们联系一下马老,或者给我们一个联系方式,感谢!

  • fm1496073 2021-03-24

    😊

  • 金淋焱 2021-03-24

    摸摸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