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 技术人才涌向成都:有机遇没压力,“打算把男朋友也接过来”丨封面天天见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3-19 00:00 63649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付文超 张越熙

“来成都工作后,收入和在北京持平,但节奏更慢了,关注生活的时间更多了。”2017年,在粉笔教育从事在线教育技术工作的金老师来到成都,继续自己的事业。“过来的这几年,能感受到成都的发展势头很好。”

和金老师一样,近年来,选择到成都就业、创业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不在少数。日前发布的《2021春节后开工一周中高端人才就业数据报告》显示,成渝城市群仅次于长三角,已成为全国中高端人才流入第二极点。

科技人才加速回流,也为成都第三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升级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成都市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成都经济运行情况指出,全市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8.0%、37.3%,远高于其他服务业类型增速。

技术人才西南飞,不是工位简单的“空间转移",而是在产业更新换代,城市吐故纳新的良性循环中,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走向双赢。

人才诉求

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期待和更多高层次人才共事

今年25岁的金老师,离开北京教研岗位到成都工作已经有四年。她说,在成都工作后发现这个城市很适合生活。

金老师调动到成都工作,原因是公司业务调整,需要支持四川地区分校的建设。“在成都工作的收入和我在北京时相差不大,但是物价、通勤距离、竞争等不会给我在一线城市时那么大压力。”

来到成都,金老师对自己的现状还算满意,在她看来,周末的时候逛逛宽窄巷子,看看大熊猫非常享受。“成都是个能够安家立业,长期生活下去的城市,很多外地同事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也打算把男朋友接过来。”

在美呗成都公司的技术部,技术人员正在工作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在医美平台美呗从事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应届生小戴。他告诉记者,从重庆毕业来到成都工作,能感受到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更高,而且对于应届生,收入要比其他同级城市的水平更高。

有人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就有人寻觅自己的“硅谷梦"。

曾在腾讯深圳总部的做云技术开发的王先生早在2011年时便来到成都,加入还在萌芽中的腾讯成都分公司智慧产业研发部门。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的内务开始向内地倾斜,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事实也印证了王先生的判断。“腾讯新文创总部在川布局,公司内部‘智慧+文旅’、‘智慧+教育’等项目也纷纷落地成都,这些内容和我的工作十分相关,给了我很多机会。”

十年间,王先生已是技术业务的中层管理者,也见证了成都分公司发展到6000余人的规模。如今,他也希望能和更多高层次技术人才在成都合作:“技术圈讲求‘聚集效应’,希望鼓励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政策能越来越多。”

事实上,早在2019年底,成都就启动“蓉贝”计划,通过人才补贴、住房等实实在在的支持,助力打造“程序员之都”。这些政策上的牵引,正是王先生期待的,也是很多优秀人才关注的。

相信从市场设施完善、城市经济发展、国家层面定位等方面综合牵引的建设、支持能让成都的互联网科技氛围更浓。

企业声音

技术人才反哺行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正循环

不仅专业技术人才开始回流,专注于互联网、科技领域的新经济企业亦是如此。

数据显示,仅2020年一年间,成都全市新增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62家,累计突破250家,其中国家级双创载体达7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

金老师、赵先生来到成都就业不只是因为气候宜人、生活惬意。事实上,任何一个区域能肩负起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人才转移的任务,不仅是“上天赏饭”,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腾讯大厦

“成都互联网产业发展在西部地区优势突出,在高新区有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整体上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并有着浓烈的互联网产业氛围。”和其他大型互联网公司将客服、审核等团队放在西南分公司的做法不同,在线旅游平台同程艺龙成都分公司90%以上为技术及产品研发人员。

该公司技术负责人王晓波认为,成都虽然相较于北上广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互联网产业发展较早,政府扶持力度也比较大,而且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也在成都建立了分公司以及技术部门,这些因素的叠加让成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要素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占据优势地位。

产业结构决定人才流动,成都作为“医美之都”,也吸引了大量互联网医美行业技术人才流入。医美平台美呗技术负责人兰波告诉记者,他们在成都已布局了一个70人左右的中型规模技术团队,主要从事技术端和大数据端开发工作。“我们校招的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川渝地区的高校,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其他省份,也会重点引进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技术大牛。”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城市的整个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兰波说,将技术部门放置在成都,主要看中成都市对高新技术企业非常支持,在人才引进政策,落户买房方面的政策比较友好。

“我们也在招聘的时候看到了北上广的技术人才回流到成都的趋势,人才进来了,经济在发展,城市在发展,互联网行业也是欣欣向荣的,这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好,成为一种正向循环。”兰波认为。

趋势解读

技术人才回流背后

政策助攻优化引智渠道

吸引孔雀西南飞,政策层面的“助攻”同样不可或缺。

继2017年推出“成都人才新政12条”后,在2020年6月3日召开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关于支持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的人才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该《行动计划》被看作是成都人才新政“2.0版”,提出的12条主要举措,面向全球人才,以最大的诚意吸引人才聚集。

这些措施包括: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向成都东部新区集聚;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鼓励海内外科技创新团队来蓉;加大知识产权人才激励;引进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 鼓励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 培育新职业人才;支持用人主体引进培育人才;激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高校围绕主导产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建立更加便捷的落户制度等。

人才新政的发布,吸引了大量技术人才来成都发展。此前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报告》显示,在互联网人幸福感最高的城市评选中,成都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据统计,“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全市累计落户的青年人才达35万人。

换一个视角来看,在2019年,成都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在世界城市中排名第93位、超过深圳,本地高校应届生留存率居全国第三,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更荣获了“2019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奖”,并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

专家观点

技术部门扎根成都

是企业综合考量的结果

几天前,“成都10年前是三线小城市”的话题登上知乎热榜。十年间,成都GDP暴涨3倍,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个来过成都的人都能深切体会,也吸引和留住了中高端互联网科技技术人才。

对此,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梁学栋认为,成都之所以能吸引互联网企业纷纷前来入驻,主要缘于高端人才剧聚集、创新氛围活跃和功能配套齐全三点优势。

“大量技术工作人员开始慢慢沉淀有效的知识资本,科技人员在产业聚集区内流动,通过一定规模的技术溢出,从整体上为成都积攒更具价值的人力资本优势,让成都长期累积的互联网产业聚集效应初见成效。”梁学栋指出,在成都会展经济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和数字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并不断完善的合力作用下,成都凭借本土创新活力和活跃的互联网氛围,备受互联网企业和技术人才的青睐。

“十四五”时期,成渝地区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为下一阶段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主题。

“企业把技术部门转移到成都,是综合了成本因素和承载能力的一种理性考量。”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指出,“十四五”期间,成渝经济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而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圈的双引擎之一,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梁学栋也认为,技术部门的向西转移,是众多互联网企业进行优势比较后的市场化选择的结果,这表明成都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能力以及新技术普及应用所需的丰富场景。

“在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圈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时,新经济发展模式将会从赋能周边产业和地区的创新发展,转变至向世界输出互联网新经济创新思维,对标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带动技术产业生态圈从技术制高点走向产业制高点。”梁学栋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