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策划·西部社区故事会|广西:“互联网+”提升服务能力 社区生活更美好

封面新闻 2021-03-07 17:41 42087

社区是城乡居民生活栖息的共同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社区基层治理这一重要课题,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动天眼新闻•贵州都市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南国早报客户端•南国早报联袂推出《西部社区故事会》报道,来自西部四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区居民隔空开“坝坝会”,畅所欲言、出谋划策,为社区生活更加美好贡献力量。

南国早报记者  罗暘 雷小琴 郭燕群

【社区故事篇】:

“民族之家”促进各民族团结一家亲

人们常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社区的工作。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治理单元,社区直接面对群众,也直接服务于群众。大到置办房产,小到邻里纠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社区治理工作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社区治理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辖区居民的生活、居住感受。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如何让社区里居住的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互相团结?近日,南国早报记者来到了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凤岭北社区进行探访。

俯瞰凤岭北社区片区住宅、公园。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邹财麟 摄

3月3日上午,凤岭北社区的“民族之家”里,汉族居民王素琼和壮族、苗族的邻居,正聚在一起商量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举办什么样的活动。有的建议在微信群里展播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有的提议分享民族美食制作视频……居民们讨论热烈,其乐融融。

凤岭北社区共有3万多居民,其中少数民族居民约4200人,来自壮、瑶、苗等19个少数民族。为团结各民族居民,增进沟通交流,社区特别开设了“民族之家”。约50平方米的“民族之家”里设有民族服饰、民族文化用品、生产用具等展示板块,还设有民族书屋、民族书画室和培训学习室等功能室。每逢各民族节日和重大节假日,“民族之家”就组织开展百家宴、少数民族运动会、山歌对唱、民族知识竞赛等特色主题活动。

凤岭北社区居民在“民族之家”学习民族织锦技艺。凤岭北社区 供图

同时,凤岭北社区依托“民族之家”,组建了15支民族文艺团体,成员约300人。凤岭北社区艺术团的60名成员中,就有不少来自少数民族。“我们在排练之余,会经常互相分享本民族的节日习俗,比如我会给他们介绍仫佬族的依饭节,有苗族的团员分享过苗年的习俗,瑶族的团员会告诉我们瑶王节是怎么过的等等。” 艺术团负责人、仫佬族居民李抒颖说。近年来,依托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凤岭北社区开展了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约120多场次,参与居民超过1万人次。

凤岭北社区以“民族之家”载体,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活动,各民族居民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共同唱响了一首民族团结的赞歌。


【代表委员谈】

加快完善社区医疗建设;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互联网+”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幸福社区应该这样打造

加大社区对重大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互联网+’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建立合理薪酬机制,解决医疗人才下沉基层问题……基层社区如何打造,才能更幸福?3月4日,南国早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社区治理,他们谈了各自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

全国政协委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

幸福是关口前移,让群众“少生病”

“随着居民越来越重视健康,从被动的有病治病,转变为积极的提前预防,已成为不少居民家庭的共识。”杜丽群长期工作在医疗一线,去年一年间,她多次深入社区开展卫生宣教和疾病预防活动。在她看来,幸福社区生活的标准之一,就是让群众少生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广西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朝着满足社区百姓多样化、多层次卫生健康需求方向前进。“十三五”期间,广西积极推进“互联网+健康”建设,促进互联网与卫生健康事业深度融合,极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看病就医。

一个深刻的变化是,现在人们看病不用到医院排队,手机可预约挂号,有了电子健康档案,足不出户也能在手机上看到检测报告。在社区,通过签约家庭医生随访,给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在基层乡镇,村村都有卫生室,广西建立的基本医保、大病医保等保障线,打通医疗保障最后一公里。

杜丽群委员认为,让居民少生病,还要加大社区对重大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推广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形成防重于治的社会共识。同时,也要加快完善社区医疗建设,比如全科医生人才培养、留住卫生院人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门诊报销比例等等。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部长黄超。受访者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部长黄超:

“互联网+”让社区治理更有人情味

疫情之下,“网课”“线上买菜”“无接触式配送”等线上服务便捷了居民的生活,也让人们对社区服务的认知观念发生了变化。黄超对此也深有体会,在南宁,越来越多居住区的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基本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以家为中心,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的社区生活圈。

早在2019年3月,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投入使用,开启了社区治理“互联网+”的新尝试。该社区公共服务平台集社区智慧政务、社区治理和便民服务于一体,开设的“信息发布”“社区党建”“建言献策”“社区帮扶”“住房租赁”“便民缴费”“家长学校”“生鲜配送”等功能模块,让信息和服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黄超曾经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智慧社区建设的相关建议。她认为,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实现有效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便利居民生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社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探索多元化的智慧社区建设,进一步打通物业、社区和业主之间的信息孤井。通过探索“线上居委会”“互联网+社区议事”等平台,让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与居民,能随时随地便捷地预先充分沟通,共商小区事,凝聚居民共识,也能重塑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

“智慧社区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她认为,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使社区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让社区关怀更温暖,是摆在社区治理面前的课题。

全国人大代表、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甘楚林。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郭燕群 摄

全国人大代表、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甘楚林:

家庭医生进社区,居民就医更方便

梧州市万秀区东兴社区服务中心是自治区级示范中心,也是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打造的基层紧密型医联体。从2002年12月成立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开展为辖区内建档立卡的居民提供上门随访服务。

随着广西在社区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享受医务人员免费上门指导新生儿体检、母乳喂养、疫苗接种、产后体检、产后康复等精准妇幼项目服务。

去年疫情期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辖区居民利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增加疫情防控和自我防护知识的宣传。通过开展上门随访等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将医院服务延伸到院外,进入社区和家庭,使居民得到更专业、更科学的指导。社区服卫生务中心提供全链条的服务,也使辖区居民获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甘楚林介绍,医院今年将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创建社区医院为契机,将东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推向新层次。在不放松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本着“满意在社区,健康在社区”宗旨,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通过医疗“强基层”,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为辖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

他认为,目前,医疗技术力量下沉基层仍存在难点,如基层医疗人才较匮乏,人才仍集中在条件好、规模大的医院,社区、卫生院仍存在难招人,留不住人现象。虽然近几年成立的“医联体”、“医共体”等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效果仍有待提升。他认为,相关政策仍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解决医疗人才下沉基层的待遇问题,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提高基层岗位的吸引力。

评论 1

  • 丽yan 2021-03-07

    [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