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十四五”经济如何开新局

新华社 2021-03-03 08:42 31673

文 | 鄢一龙

“十四五”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

“十四五”规划作为第二个百年开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规划建议设计了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新航图,将引领中国巨轮迎接“船到中流浪更急”的挑战,在发展中识变局、解困局、破旧局、开新局,劈波斩浪迈向预定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围绕开启经济新局、创新新局、产业新局,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急、难、险、要”迈好坚实的第一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经济巨轮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发动机由主要靠投资驱动转向主要靠创新驱动,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大拉动力,经济运行实现了向绿色发展转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四五”面临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更多依靠创新要素投入,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阶段。

如何采取更积极的政策,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既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强化需求侧管理,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通过聚焦扩大有效需求,挖掘潜在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要在创新上开新局,突出表现在加快开启自主创新、创新驱动等内源式创新,积极拓展原始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随着中国创新在多个领域进入全球并跑、领跑阶段,长线创新动力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创新的短板,2019年中国基础研究投入仅占研发投入的6%,美国为16.7%,法国为21.5%。

以内源式创新为主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在开放条件下,在全球创新共同体中不断提高创新自主能力。需要全面开启三大动力源:

新型举国体制动力源。在国家战略引领下,通过新型举国体制赋能创新,促进创新要素聚焦,推进科研集中攻关,通过制定战略规划、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加强科研组织体系、推动重大科研项目等途径赋能创新。

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动力源。场景需求牵引产品开发、应用基础研究的逆向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形态。在此驱动下,企业正在成为创新的主要载体,2019年中国研发投入中有76.4%是企业投入,这一比重已经略高于美国。

世界最大脑库动力源。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才库,2018年高等院校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1.1万人年,基础研究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19.1万人年,中国科技工作者人数超过了德国总人口。

面向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十四五”时期,中国制造业须摆脱低端化困局,形成前所未有的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为推进产业发展三化: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基础高级化既包括以“四基”为核心的工业基础高级化,也包括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工业软件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高级化等。2021年,要围绕解决产业基础核心技术来源,破除产业基础高级化的体制障碍迈出实质步伐。

产业链生态化。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产业生态体系,拓展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高效聚集融合。

产业体系现代化。加强推动无中生有,由“0到1”的创新,2021年起要集中创新资源攻关,突破“卡脖子”问题,补足产业链短板。同时,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效能与效益。□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