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流沙河③|芙蓉秋梦:爱老城就是爱“父母之邦”

封面新闻 2018-07-25 07:38 40127

封面名家·流沙河③|芙蓉秋梦

/名家档案/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四岁返回故乡金堂县城。幼学古文,做文言文,习书大字。十六岁来成都读省成中。十七岁开始发表习作。1949年秋入川大农化系,后立志从文。之后曾在《川西农民报》、《四川群众》、《星星》诗刊担任编辑,在四川省文联担任创作员。诗作《理想》、《就是那只蟋蟀》曾入选语言教材。1985年起专职写作。晚年流沙河专心研究汉字、人文经典,出版有《文字侦探》、《Y语录》、《流沙河诗话》、《画火御寒》、《正体字回家》、《白鱼解字》、《晚窗偷得读书灯》、《庄子现代版》、《流沙河讲诗经》、《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字看我一生》等著作多种。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柴枫桔

在已经走过的人生87个春秋中,除了有两次因客观原因离开成都几年时间,他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成都。因此流沙河也自称“货真价值的成都人”,“我生在成都;读高中,上大学,都在成都;1949年12月随同学们欢呼解放军入城,在成都;参加工作也是在成都。今已退休,仍在成都。”

流沙河爱成都,爱得深。1956年,时年25岁的流沙河前往北京,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的第三期学员。在学期结束后,流沙河得到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但他毫不犹疑就拒绝,选择回到成都工作、生活。60年多过去了,提及此事,他从没后悔过。他觉得自己的选择,“很自然,北京再好,不是我的家乡。成都是我出生、少年成长的地方。在每个人生命开始的地方,记忆总是最深刻。”

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在成都的种种有趣而难忘的记忆,流沙河神情充满幸福,“我在望江楼下面游过泳,在猛追湾里游过泳,在南门大河里游过泳,终身难忘。而且,成都不光是我生长的地方,还是我上一辈、很多辈生活的地方。我对这里有特殊感情。成都的历史、文化,关于成都的传统诗词,都是我喜欢成都的理由。”

在流沙河看来,“对一个地方所产生的强烈的特殊感情,是会转换、体现在人舌尖上的味觉等身体上的舒服感觉的。比如说,我对成都的美食,就有舌尖上的天然热爱。成都有很多很多外地吃不着的美食。比如泡豇豆,冬天的烧菜,春天吃的狗地芽儿,配粉条,那可真是好吃的很哦!还有泡青菜, 好好吃哦,全国也只有成都才有。而且我喜欢成都的气候,温和宜人。不像北京冬天太冷,夏天又很热。 ”流沙河很感慨地说,“能让一个人真心留在一个城市过一辈子,精神层面的和物质层面的,两者都不可缺少。”

时光飞逝,一转眼,成都少年郎已成为一位头发灰白的耄耋老人。这种心情,也被流沙河写进他的《老成都·芙蓉秋梦》中,“后蜀国王孟昶遍植成都城上的芙蓉,早上开花,晚上凋落。这也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生命,一转眼就到85岁了。有时候梦醒,还以为自己在少年,其实已是白头老翁。让人不得不感慨:时间快如飞,人生短似梦,更好像芙蓉花早开夕败。我在成都的生活,好像也是一场芙蓉秋梦。所以,我把这本写我的老成都的书,副题命名为‘芙蓉秋梦’。”

在写作、读书之余,热爱成都的流沙河还身体力行、主动行动,为老成都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历史考古工作。比如,早在十几年前,流沙河通过自己多日的实地勘察,把成都的东门、南门城墙转弯的残址找到了,“那个残址只剩很矮的一截了,搭的是明代的砖,这些人都看不到的,都被街道遮了的。我去把它找到了。”

流沙河的书房

后来,锦江区政府找到流沙河,流沙河就帮写了一个碑,以“成都市锦江区政府”的名义立个碑,上写“此地是老成都的东门城墙和南门城墙转弯的拐角残址”。他说:“后代的人,一定要体谅前代人建设这些不容易,要好生爱护它。”

还有一件有意义的老成都考古,被流沙河先生记录在《老成都·芙蓉秋梦》中:通过自己大量的文献查阅、对比,并与实地对照,他曾把经于唐代在成都市区流过在清代消失的一条河的具体流向,给考证出来了——

“这条河在成都城里头,在唐代,很有名,叫解玉溪。为什么叫解玉溪?这个河里面出有一种最优质的金刚砂,金刚砂,可以解玉。我从成都的街名来推导,成都有老玉沙街、新玉沙街。

为什么叫玉沙?沙子是加工玉的。玉沙街一过来桂王桥,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有小溪,桂王桥一转弯有桂王桥南街、桂王桥北街。再一过来一条街叫梓潼桥西街和梓潼桥街,显然解玉溪就是这么顺着就流下来的。然后我再去查唐代的大慈寺,两千和尚,光是一天用水就要用好多?怎样来?解玉溪!唐代的史书记了,解玉溪有一段流经大慈寺外面,由庙子专门挖了一条沟,把解玉溪引到里面去。

我怎么晓得它被引到后面去呢?是因为大慈寺有九十多个院落,有一个院落叫玉溪院。五代十国时,后蜀孟昶把全国的文化人召到那儿开座谈会,就在玉溪院,这个历史书上记载了的,这样我就晓得玉溪院的位置了。解玉溪走梓桐桥街,再往南面,经过城守街这一带,然后串到东大街那边,拐弯那个地方地势特别低,我去调查过那个地方的地势,一看这就是原来的解玉溪!我还调查了一个在成都拉车的,1950年代他亲自所见,在修梓潼桥街把它挖开时,底下两边是砖砌的河堤。这样,我就把这条河整个来龙去脉都找到了。”

一口气说完的流沙河,神情快活,好像已经“穿越”回一千年的成都。

“若有‘时光隧道’可通古代成都,从灯火辉煌的大街忽然跨到1000年前月明星稀的解玉溪岸,隔墙听见寺僧晚唱梵呗,钟磬悠悠。若召迷魂归去,我愿留在那里,不再返回……”这个想象,文字,历史,时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人的思维能不能翻越重重阻隔回到以前,如果不可以,那么人的想象给人带来的安慰,是的的确确的啊。但是如果可以,我们眼前的现实又如此坚硬如铁。

不管怎样,采访中,记者还会想到流沙河先生另外几句话,“人总要知道自己,自己成长的城的来处,曾经是什么样子。意识到,事物不仅仅是你眼前看到的样子,它有前世今生,你才会真正明白,历史是不断流动。有历史敏锐感,人会谦虚,知礼,有教养。”

关于老成都,流沙河了解的历史、地理、掌故、街道往事,数量之大,细节之密,令人着迷,也令人敬佩。作为一个并不是专职做考古研究的作家、诗人,流沙河对成都的历史细节,进行了如此有成效的考证。老先生说,自己做此事的动力,完全是出于对成都的热爱,和纯粹智识上的好奇,“我想要知道一个城市的古老面貌,在书上查不到,我就自己去考证。做这些,我觉得觉得很有趣,觉得很快乐。”在文章中,流沙河深情地写道:“我本旧时代最后一批成都少年郎。我爱成都,爱成都的历史。我有幸生于斯,读于斯,笑于斯,哭于斯,劳役于斯,老于斯。所以,结合着我的祖先、我的父母以及我自身,写了这本‘老成都’。”流沙河说,爱一个老城市就是爱“父母之邦”,爱自己的祖国,爱祖国必始于爱桑梓。


下期预告:

为大众解经的流沙河,深受大众喜爱。他总是能发现一般人看不到的新鲜点。他有怎样的秘诀?听他仔细摆来。

评论 3

  • 我就是你 2018-07-25

    点赞👍

  • 北海之滨 2018-07-25

    厉害

  • HI华哥 2018-07-25

    👍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