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家人 11日来 “好雨时节”展拾捡记忆!

封面新闻 2018-12-08 10:53 62744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曹菲

有人说,中国老百姓有“三大人生理想”,房子、车子和票子。改革开放40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提升,人们对房子、车子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在 “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展览征集活动中,我们也收到了一些读者的分享,西昌老人蒋元顺40年圆了安居梦,从竹笆片屋住进了崭新楼房;成都市民陈永红至今还留着一张养路费的票据,忘不了买上第一辆轿车时的喜悦和幸福。

12月11日,展览将在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拉开帷幕,带着你的故事,跟随你的记忆,携父母、伴侣、子女全家前来看展吧!

从竹笆片到崭新楼房 西昌老人40年安居梦

蒋元顺今年55岁,他对家的最初印象是那间有些发黑的竹笆片屋。回忆过往,他翻出这张老屋照片,一段关于住房的独家记忆缓缓展开。

“屋子破旧,一到下雨天便要漏雨。”没有干谷草和被子可换,一家人几口只好躺在湿漉漉的床上合衣而睡。

1970年,蒋元顺上小学,家里也有能力推倒偏屋,修起了青砖瓦房。“再也不怕风吹雨淋,但冬天冷风透过瓦片缝穿过屋顶的椽子,屋里冷得像“冰窖”,手、耳朵都生冻疮,脚板起裂口,走路痛得钻心 。”

随着时间侵蚀,瓦房墙体裂缝、地基下沉。一家人凑钱在家中重修了钢筋水泥屋。板房坚固冬暖夏凉,在屋顶还有晒坝,可以晒谷子、玉米、花椒、红海椒……

“爹妈请照相馆师傅,在我家新修一楼一底的‘小洋房’前照了一张黑白相片。”照片洗印了一句话:“李家过上好日子!”对于家人来说,钢筋水泥屋的修建,圆了几代人的梦。

2009年,蒋元顺所在单位在西昌修建了“经济适用房”,他又一次住进了新屋。“从会理益门中村搬新居到西昌,湿地公园就在附近,环境特别好。”蒋元顺还把85岁的老父亲接来同住,老人起初还不相信儿子能买得起这样的房子。

“我家的住房记忆虽然有些苦涩,但也饱含温馨。”这就是蒋元顺的40年安居梦,亦是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

一张养路费票据的故事

难忘拥有人生第一辆汽车时的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购买一辆汽车,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似乎不是什么难事,但拥有人生第一辆汽车时的感觉,对陈永红来说十分难忘。今年44岁的他,在2008年买了人生第一辆汽车。“那时的喜悦和幸福至今还记忆犹新。”

陈永红说,因为老家在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从没想过会买汽车。自从2001年学会开车以后,他就一直梦想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这对于当时月薪一千多元的他来说,着实困难。到了2008年春节,陈永红花了3万多元的年终奖金买下了人生的第一辆汽车。

尽管花了近两年的工资,但当时的幸福感让他觉得很值得。“开着车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幸福!”陈永红说,2008年的养路费是按座位收费的,自己买的是5座的长安面包车,每月要缴养路费105元。“我平时喜欢收藏小东西,觉得那张养路费收据挺有纪念意义的,图案也很漂亮就收藏起来了。”他说,从2009年起就不再缴养路费了,自己也换了新车,而且如今每年有20多天高速公路免过路费,这些都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福利。

看展攻略:

时间:2018年12月11日-2019年1月3日

地点: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

门票:全程免费开放

路线:跟随你的记忆,这里都有

提示:携父母、伴侣、子女全家前来最佳


评论 8

  • fm500412 2018-12-10

    👍

  • fm500412 2018-12-10

    👍

  • 李亮 2018-12-10

    [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