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牧场和湖泊,天山牧民追寻着春天的气息

新华社 2021-02-17 15:33 36822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17日电(记者尚升 张曼)冬日傍晚,革木西·贾合甫推着满车饲草,给后院暖圈的羊群加餐。一阵嘈杂的抢食声,惊得鸽群逃散,盘旋在院落上空。

革木西是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村的定居牧民,放下牧鞭,离开牧场后,他成了村里颇有名气的“金沙子”经纪人。

海子沿村毗邻的“海子”即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湖中储存着丰富的芒硝和盐田,夏季散发出刺鼻气味,连在岸边啃食青草的牛羊都退避三舍。

冬日的巴里坤湖。新华社记者尚升摄

后来,澄清的湖面下藏着的秘密被发现了,湖里盛产的卤虫卵孵化后是鱼虾等水产品的绝佳饲料,因酷似黄沙,被称作“金沙子”。湖畔的农牧民也开始下湖捕捞。

但捞“金沙子”未必能赚“大钱”。起初,在崇山峻岭间如履平地的马背民族只能“望湖兴叹”,无工具无技术,驶不了船,只拿着小网兜在湖沿淘捞。

经年的捕捞后,牧民个个都变身成老道渔民。然而,捕捞量上来了,收入却不一定跟着上,面对收购商,散户毫无议价权。

革木西头脑灵活,未在湖面驻足太久,很快上岸成为首批“金沙子”经纪人。

革木西在展示如何辨别“金沙子”成色。新华社记者张曼摄

经纪人是门技术活。捻起“金沙子”,凭手感便能分辨成色,革木西难掩得意,“就是凭这双手,我供出了家里三个大学生。”

卤虫卵休捕期间,他也没闲着,而是当上了当地牧民的“促销员”,一年就能出手2000只羊。靠着自己的双手,革木西垒砌出了幸福的生活图景。

革木西和妻子的合影。新华社记者张曼摄

日子过得称心,他曾想让子女回乡,接过自己的事业,但眼下,情况却有些变化,村里不少年轻人选择留在城市,拥抱更为现代的都市生活。

跨过了牧场和湖泊,他也能理解,“娃娃们想去哪,我都支持。”

地处天山脚下,巴里坤的春天来得稍晚一些。落日余晖中,盘旋在屋顶的鸽子迎风飞翔,仿佛在搜寻春的气息。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