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俄式”年夜饭

新华社 2021-02-15 10:24 33760

尤利娅在家门上贴好带有牛图案的年画。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哈尔滨2月15日电(记者侯鸣、徐凯鑫、董宝森)除夕一大早,尤利娅就在家门口忙活着贴春联,“我很开心,已经在中国过第十个春节啦”。

贴春联、包饺子、挂灯笼……这些中国的“年味”令尤利娅着迷。

尤利娅来自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我的家乡离中国很近,我一直都想感受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度。”十年前尤利娅来到中国学习,现在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语言学的硕士研究生。

农历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除夕的“年夜饭”是这个节日的重头戏,家家户户忙碌而幸福地准备这一餐。

“我知道在中国除夕夜要准备一大桌年夜饭,但我一个人还是包饺子更方便。”尤利娅说,每年在中国度过的春节,包饺子都是她年夜饭的“必备项目”,“我包的饺子虽然和中国的不太像,但同样美味且‘年味十足’”。

今年除夕,尤利娅受邀去中国朋友家吃了年夜饭。“围在一桌吃年夜饭的感觉很好,一共八道菜,每个菜都很好吃。”尤利娅说,这个除夕她过得很开心,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尤利娅朋友做的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对于新一年的到来尤利娅满是幸福的憧憬,她希望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得以遏制,一切回到正轨,享受生活中的欢愉与快乐。

这个农历春节,“洋媳妇”尼娜与丈夫杨明响应倡议,选择就地过年,在绥芬河的家中与双方父母视频连线拜年、送去祝福。

2017年,尼娜与丈夫杨明来到绥芬河创业,做起了跨境电商。从一开始用不太通顺的中文尝试直播带货,现在这个俄罗斯姑娘能讲一口流利的“东北普通话”。

俄罗斯媳妇尼娜也是一个“中国迷”,曾去过很多中国城市,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很了解。

尼娜按照中国传统,把家里装扮一新。受访者供图

除夕当天,她早早地出门贴春联、换上了新衣服。晚上与丈夫一块,像普通的中国家庭一样,边看春晚边包饺子、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桌上不光有东北特色菜肴,还有酸黄瓜、香肠等俄式菜肴,正如他们的家庭,也充满了“国际范儿”。

如今,随着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他们的生意也红火起来。尼娜说:“希望今年一切顺利,我们把更多好吃的俄罗斯食品介绍给中国百姓,也希望给俄罗斯市场带去更多中国商品。”

和面、剁馅、擀皮……除夕夜,黄桂兰早早地就开始为全家人包饺子做着准备。

黄桂兰为家人包饺子。受访者供图

黄桂兰今年84岁,生于哈巴罗夫斯克,本名伊万尼娅·薇拉。

6岁那年,薇拉随奶奶一同来到一江之隔的中国抚远寻找作为海军战士及战地护士的父母,这一来,就是七十多年。

年轻的父母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亲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薇拉跟奶奶决定留下来,她也有了一个中国名字:黄桂兰。

19岁时,黄桂兰嫁给了赫哲族渔民赵世明,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媳妇”。

“现在妈妈身体不如从前,以前她都是自己准备一大桌年夜饭。”黄桂兰的小儿子赵军说,今年过年妈妈做了“拿手菜”炖江鱼,还包了饺子,别的菜虽然没亲自动手做,也总要过来看看做得“对不对”。

包饺子时黄桂兰不时包进去一枚硬币,“过年包饺子放钱,新年就会有余钱。”这位老人说起中国的传统习俗头头是道。

儿孙满堂共度除夕,年夜饭桌上黄桂兰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天天盼着春天赶紧到来,我就能去小菜园种菜了。”在热切地期盼中,黄桂兰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参与采写:高春霄)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