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助四川小麦生产连上两个台阶,四川农业大学颜济教授逝世

川观新闻 2021-02-06 20:49 34973

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川观新闻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2月6日,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植物学家、小麦族生物系统学奠基人、四川农业大学颜济教授因病逝世,享年97岁。

颜济在田间地头搞科研。

颜济教授于1924年5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48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他是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科首位博士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首任所长,国家杰出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作为主持人和第一研制人,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990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997年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农学奖、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农业部和四川省的多项奖励。1998-2013年先后主编了《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系列专著,2017年6月主编出版了《高等植物器官结构的构成》。

助四川小麦生产连上两个台阶

自上世纪50年代初,颜济开始从事发育形态和发育遗传基础研究,提出四川小麦育种与资源建设的“三级跳”目标。

他选育的“雅安早”、“大头黄”、“竹叶青”等“62型”品种,使四川自己选育的小麦品种与当时意大利品种水平相当,打破当时意大利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当时的小麦亩产由150-200公斤提高到250-300公斤,使四川小麦生产上了一个台阶。

他选育的“繁六”及姊妹系具有高产、抗病、早熟、矮秆等优良特性,满足了多熟制要求,改变了四川麦区的耕作制。该品种具有13个条锈菌小种、20个生理型的抗性基因,使其20年保持抗性不衰,成为世界上一个能长期抗条锈、大面积栽培的典范品种,在育种上被广泛应用并衍生了一大批良种。“繁六”及其衍生品种又把四川小麦产量由250-300公斤提高到350-400公斤,使四川小麦生产又上了一个台阶。“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荣获199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成就突出

颜济主持的“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项目获得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通过该项目,收集和保存小麦族21属193种35变种6000余份材料,建立了小麦族种质资源库和小麦族植物标本室,建立了小麦族新属2个Kengyilia和Douglasdeweya;发表新种10个,新组合17个,新分布6个,新细胞型10个;首次报道小麦族40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25个物种的核型,14个物种的染色体组组成;发现和定位出控制重要育种目标的新基因21个,命名的新基因4个;创制了一批特异小麦新材料。

颜济花费近20年出版的《小麦族生物系统学》专著系列是总结1753年以来全世界有关小麦族系统学研究的专著系列,也是当今全世界唯一的全面总结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研究成果的专著。他发表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论文,订正了Áskell Löve 创立的以染色体组为基础的小麦族系统。2017年出版的《高等植物器官结构的构成》一书,也为作物株型设计育种提供了思路。

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颜济教授承担了大量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和硕士20多名,他们都成为本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图片由四川农业大学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