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人·新时裳|从悉尼到成都 她一路情系汉服 化霓裳入梦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1-24 21:13 44488

汉服正在“出圈”。

无论你理解与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356.1万人,2016至2019年间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连续四年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长。2020年8月,天猫服饰等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以来汉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淘宝平台上汉服成交金额首次突破了20亿元。

在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鼓励,年轻人对个性化消费观念和身份认同的追求,以及新媒体平台的推动下,汉服文化和汉服产业发展都在不断加速。尤其是在汉服产业方面,配饰、租赁、摄影等周边服务也带动发展,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融合。

谁在创立汉服品牌,他们有怎样的发展故事,从小众到出圈,这个市场面临着何种机遇和挑战?

2021年1月1日起,封面新闻正式推出《国潮人·新时裳》系列策划报道,走近汉服行业品牌创业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邱静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在网络搜索栏里,输入“听月小筑”点回车键,还能翻出2018年左右不少关于听月的报道或文章。那时的她,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汉服品牌创始人,而贴在她头上的标签里,还带着不少网络时代最吸睛的要素:“放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创业送外卖”、 “90后海外美女留学生”、“在国外街上穿汉服”等,还有的把她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名片’”。

在海外留学“折腾”的几年里,她利用汉服开辟了自己的事业版图,也打开了中国文化外宣的一扇窗。但绝不固步自封的她,又把品牌“带回”国,从“零”开始,绮缟缤纷中,化霓裳入梦。

央视对听月的报道截图

在海外

汉服为媒开启中华文化之秀


至今,放弃稳定高薪工作选择自主创业,仍然是听月面对媒体采访时,无法绕开的话题。作出这样的决定,听月认为是自己“太爱折腾”。展开她在澳洲的留学经历,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干过酒店服务员,也升到了管理层,还客串当过演员,做过模特也教过书。白天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奔波于不同的工作地点,晚上回家就加班写作业。

因为有汉服情节,2016年4月26日,这个四川泸州的妹子在悉尼创办了属于自己汉服品牌“听月小筑”。但启动资金只有500澳元的她,最开始只有自己卖中式糕点,慢慢积累。“糕点方子自己在网上学,然后改良,接到订单后就穿着汉服上街自己送。”

一时间,悉尼的大街小巷里,一位身着汉服奔波的中国姑娘,亮起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小店就打开了知名度,有时候光一天就能接到总计5000澳元的订单。

“逐渐感觉自己已经超负荷运转了,但多雇人来做又不太放心。”同时,听月也意识到,做糕点外卖并不是长久之计。“主要目的还是想做汉服文创,而且要通过做活动,才能营销得起来。”

举办“寻找汉服大使”的想法在听月心中开始酝酿,她做好了企划书后便开始拉人入伙。“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拉赞助,我们有时一天之内要跑十多个企业,常常被人赶出来。”不过令听月意想不到的是,活动启动后,收到了一千多份报名表,都来自热爱中华文化的海外同胞。

活动持续了小半年,前期基本上是听月自己掏腰包贴钱维持,所幸结果令人满意:决赛舞台让“汉服”二字一夜火爆悉尼。“决赛是在悉尼市政厅举行的,没想到当时好多人前来凑热闹,把市政厅围得水泄不通,警察都出动维持秩序。想要进入内场,已经一票难求。”

听月说,决赛舞台并非只是走秀,更像是一个汇报演出,融合了剧情、音乐和各式才艺表演,汉服只是一个载体。

以汉服为媒,一场中华文化大秀,在异国他乡拉开大幕。

红楼系列•元春

归故里

一针一线做自己想做的汉服


首届“寻找汉服大使”的活动获得成功后,2017年,听月顺势在悉尼开了全球第一个汉服主题生活馆。馆内分为两层,一楼可以喝茶吃点心,学古典乐器,二楼则是一个古风写真馆。每周,生活馆还会给出十个名额,免费参与馆内的公益活动,内容包括学习汉服文化和传统礼仪。

听月笑称,现在国内流行的汉服体验馆,她几年前就“玩”过了。

在悉尼,“汉服”成了听月的代名词。不少当地人慕名前来探店,也有媒体上门采访。当地媒体采访成片里,制作方不仅配上了有点让人忍俊不禁的中文翻译,还剪辑了不少它们眼中的中国古装资料。听月感叹,这次汉服算是“出了圈”。

“但悉尼就那么小,市场很快就饱和了。”更让听月头疼的是,货源一般来自国内,身居海外,自己对汉服的制版面料不能把控,所以她决定将未来发展投向国内。“选择开始自己做汉服,也是觉得市面上的已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了。”

史湘云明制汉服

国内发展的日新月异给她带来信心。2018年中旬,听月去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了解汉服供应商市场,有时一天就走访了三个城市,来回于大大小小的染厂、布厂和纺织厂。

2019年,“听月小筑”,这个在海外成长以来的汉服品牌,上线了国内第一家网店,工作室落地成都。对于听月来说,虽然成都不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但总归有亲切感。“而且文化和创业氛围都很友好。”

出品的每一件衣服,听月都亲自把关。“初稿时我也会参与设计,样品出来后,我要把它挂一个月,团队反复看了没啥毛病,才出货。”工作室内,已经堆了两三百条“闲置”的样品,都是被她“毙掉”的。

“外人总觉得做汉服容易,只需裁剪一下布料就行。但其实我们需要经历挑丝线、选布料、染色、织布、打版等等环节,每一步都很费心。”听月介绍,店内一件成衣的工期基本在3-6个月,其中织布最耗时。“织一条裙子大概需要六米布,一件衣服需要7.5米布,如果下货一百套,在考虑容错的情况下,我们得上机接近八千米。每天机器织布米数有限,一批做下来再做质检,怎么也得花两个月。”

“梦”红楼

在致敬和创新的平衡中“演绎”金陵十二钗


2021年初,在杭州举办的华裳九州秀典上,随着一曲经典的《葬花吟》,“元春”、“宝钗”、“黛玉”等红楼梦中人玉步款款,舞态生风。每个模特的妆造和服饰,精致讲究。神情姿态更是演绎到位,尤其“黛玉”态生两靥之愁,行动处似若柳扶风。

这一组由“听月小筑”带来的红楼秀,其中展示的服装,正是“听月小筑”最新出品的红楼系列。

听月团队主导出品的红楼系列服饰

“筹备期间,我们还辗转多方联系王立平老师,得到了他的授权,把《葬花吟》作为我们的走秀曲。”对于听月这个重度“红迷”来说,87版《红楼梦》电视剧是她心中的经典。红楼系列的衣服大多考据于原著,而妆造则致敬了87版红楼。

在红楼系列的妆造和首饰方面,听月特地拜请杨树云的弟子,一起共同完成了部分设计制作。云春的头面,听月就是按照87版红楼进行了1:1的还原,但也做了一些视觉的创新。服饰方面,她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人物都融入了不同的特色。

“其实细读原著,黛玉算是一个‘活泼’的人物,还喜欢穿艳丽的衣服,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多愁善感’。”听月在做黛玉那款服饰时,再次梳理了人物的个性特色后,决定选用玉色作为主色,类似于翡翠镯子的颜色。因为染厂在苏州,只得跨地沟通,布料反复染了多次,也来回寄了多次看效果。听月笑称,为了这个“林黛玉”,顺丰运费都花了两千多。

红楼梦服饰的制式,一直存在“争议”。听月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时还是偏向了明制。“书中有讲到了宁荣二祖遗像‘披蟒腰玉’,而此系明朝达官之人的服饰,从这个细节看出,故事可能是明朝背景下发生的。”

但听月表示,红楼梦就是一个架空历史的小说,所以也留给创作者们更多理解和创新的空间。“史湘云的服饰设计中,选用了明制圆领大襟短袄,但增添了一个借鉴苗族风格的群纹腰链,以及清朝的马面裙。”

再如凤冠霞帔的元春,衣服颜色听月换成了与整体风格“更搭”的大红色。花纹选用了石榴花,象征着“多子多福”。

有凤来仪明制汉服

红楼系列刚出,听月就在粉丝群里表示,希望大家不要用严格的制式标准来作要求。“本身原著也没有完全明确,我也是在基于原著的情况下,合理进行创新,没有完全遵从明制,也没有任意发挥。”

如今,金陵十二钗已经做了其中九钗的服装,颇受好评。央视节目组做红楼主题内容时,也会联系听月借衣服。

除了完成红楼系列,听月今年计划还要完成一个中国“精怪”系列,涉及西游记和山海经,争取能在2021年底的华裳九州秀典亮相。

对话


封面新闻:您如何理解汉服的“创新”?

听月:我们做汉服,其实还是基于展示原汁原味的服饰文化。当然不能跟研究历史,作复原相比,那是一针一线都必须还原,我们多多少少会加入现代工艺和审美。但非常直接,且过度的创新是会造成误导的。对于我来说,我是希望能够有所区别。比如在店里,如果基本上脱离汉服的,我们就会标注清楚。以后其实我也想做更深入的创新,但就会和“汉服”这个概念分开,就只是做汉风或国潮时装。

封面新闻:您认为汉服是“小众流行”吗?

听月:汉服只会是一个小众领域的爱好,它还是有其特殊的属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服饰文化百花齐放,汉服文化只是其中一支。而且汉服是带有社交属性的服饰,就像礼服一样,属于精神文化消费。目前除了在同袍聚会、大型集会活动等特殊场合,或者旅游途中,可能会穿以外,平常工作生活中,穿汉服还是有些不便。某种程度上,汉服不会大面积普及,也并非必需品。

但是汉服蕴涵和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拥有广阔的大众市场的。

封面新闻:那您又是如何看待汉服这个“圈”?

听月:我不太喜欢“圈子”这个说法,喜欢汉服,说白了,是一个穿衣自由的问题。汉服,不过就是一件衣服。可能还是因为比较小众,我们就越发去强调这样一个群体。但就搞得这个“圈”好像还有很多标签、规矩和标准,或者高高在上一样。

我承认,在汉服爱好者中,有一些汉服“警察”,刻意区别,甚至有些苛刻,留下了一些负面的印象。但我想强调的是百分之九十的汉服爱好者都是很包容的,能够拥抱创新的。

封面新闻:那您又是如何去理解和定义自己的这个工作?

听月:我是一个商人,也是一个汉服爱好者。我做汉服肯定也是要赚钱的,但正正当当地赚钱。我们的汉服做得用心,但也不是高溢价产品,并非暴利,让大家满意的同时,也要消费得起。当然,我不提倡超出自身能力的消费。

说白了还是那句话,对于消费者来说,汉服本质上就是一件衣服。只是我们做汉服的,希望通过服饰的考据和制作,能够起到一个文化科普和推广的作用。消费者要是能够通过汉服,了解到文化,或者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那是更好的。

现在“听月小筑”也开通了官方抖音号,我们会发布一些有趣或者温馨的视频,把汉服文化做得更接地气一点。未来我们也计划跳出“汉服”,做其他文创联名产品,让文化载体更多样。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