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异现”、“同心共赢”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十四五,文化听你说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1-14 16:19 34067

点击图片参与建言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巴蜀千载情,巴渝一家亲。早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时,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张科就开始思考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问题。

7月15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印证了张科前瞻性地想法。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承办“我和我的十四五·献策四川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征集建议活动中,张科提出了关于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议。

张科

“同源异现”

全方面升级加强旅游吸引力

历史上,巴蜀文化同根同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域的差异又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二者文化具体表现形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体现出了两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资源。

正因如此,要建设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首要任务是要强调巴蜀文化的同源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巴蜀文化之间的不同表现形态,通过一系列的要素升级,将其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异质性“活化”展示出来,使之产生强大的旅游吸引力,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推动巴蜀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要素升级。以科技为手段,以信息管理为指引,以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区域文化融入、地方元素彰显为原则,对巴蜀地区的文化旅游走廊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做好互联互通,全面构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特色吸引力。

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景观升级。以彰显巴蜀文化走廊内部的城市个性、提升文化旅游体验、延续城市文脉为指导,对巴蜀文化走廊区域内的文化旅游景观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开发,全面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文化旅游景观体系。

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产品创意升级。要全面梳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内的旅游产品,将创意导入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过程、开发过程和营销过程,构建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创意产品体系,提高巴蜀文化旅游产品的价值内涵,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层级和内容提升。

“同心共赢”

塑造旅游精品加强地区联动

巴蜀文化各自璀璨,在时代背景下,各自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环境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川渝两地的文化同根同源、互动频繁、具有极高的融合性,在打造新时代中华文明的文化高地、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的共同目标下,两地应切实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旅游的融合共赢发展:

完善两地之间的跨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要通过联席会议和专项工作调度会议为川渝两地的文化旅游发展铺平政策和制度方面的道路,深度促进两地之间的文化旅游经验交流,积极引导两地之间的文旅事业单位、企业、以及媒体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文旅产品的设计、文化艺术的创作以及文旅人才共享方面展开深度的合作和交流。

融合文旅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结合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的特征,深度融合文旅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内的各地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协调、进行联动开发设计。以客源的空间流动为基础,对资源和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对区域内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整合,避免因资源同质化所带来的客源分流现象,共同塑造本地区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旅游精品,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同时,积极打造巴蜀文化旅游拳头产品,传承和保护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着力构建巴蜀文化旅游的旅游形象。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优化区域品牌形象的建设,突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各个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城市形象,打造具有高度辨识度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最终构建并设计融合了巴蜀文化共有特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特征及宣传口号。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