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更多的贫困儿童走出大山 他坚守24年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1-12 15:14 38985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我想给孩子配备电子白板,想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参加2020马云乡村教师评选,让阿育木呷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看到了乡村教育发展的更多可能。

这个出身农家的彝族老师,放弃了两次进城的机会,把自己25年青春奉献给了凉山乡村教育。当自己学会了彝文,用汉彝双语教会学生朗诵《三字经》时,阿育木呷很幸福;当自己的学生走出大山,当上公务员、医生、工程师时,阿育木呷很幸福。对他来说,自己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

把“爱”永远的传递下去

1996年,带着儿时的梦想,阿育木呷来到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国彝族母语之乡——米市,走上了三尺讲台,立志 “扎根农村,用知识改变农村儿童的命运”。

“我的教师梦源自于我的家庭背景。”阿育木呷兄弟四人从小就跟着母亲在农村吃着洋芋和荞子馍馍长大,父亲在米市教中学。记得读中学的时候,父亲时不时的会带一两个学生回来吃饭,时间久了,带回来吃饭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有一个晚上,由于好奇,阿育木呷就问父亲:“这些学生是我们家的亲戚吗?”父亲说:“不是,但他们几个都比较贫穷,没有饭票了”。

接着父亲给兄弟几人讲了自己的求学故事:“我们家以前祖祖辈辈都是贫寒出身,是一位名叫梁昌华的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梁老师是父亲的班主任,在他考上西南民族大学的时候,是梁老师伸出了援手,以每个月5元的生活费资助父亲读完了大学。

把“爱”永远的传递下去,成为了父亲坚守三尺讲台的信念,也影响了阿育木呷兄弟几人,中学毕业的时候,阿育木呷报考了师范学校。四个弟兄中有三个也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用知识来改变更多农村儿童的命运,让他们都走出大山,远离贫困”。前前后后来的很多同事都调走了,这个信念成为阿育木呷坚守乡村教育的理由。

推广汉彝双语教学

因为地理环境、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早当家早助家”、“读书无用论”在家长们的心里根深蒂固,从而不愿让子女入学。阿育木呷除了走村入户动员学生和家长,还利用品德课给学生们讲“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并翻译成彝语让学生回家背诵,间接感化家长,又借助“6.1”儿童节所有家长都来学校凑热闹的契机,编小品触动家长们的心。之后,逐渐有人愿意送子女入学了,慢慢地你学我,我学你,适龄儿童入学率逐年提升,到2003年全校学生数达881人。

语言不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阿育木呷大胆提出并推广汉彝双语教学。他建议低年级学生都安排彝族老师教学,中高年级安排汉族老师教学,克服了语言不通的现状。

他又利用2个假期自学彝文字,积极承担彝语文的教学,现在彝语文成了学校的校本课程,他还成立了一个彝族克智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介绍彝族优秀文化,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在快手平台学习介绍彝族文化的视频,然后交给学生。”

教育学生纪律很关键

18岁毕业后,阿育木呷来到凉山喜德县米市镇中心小学校教书,这一教就是25年。乡村教育缺老师,哪科缺人他就教哪科,数学、信息技术、彝语文、品德,他都教过。为了取得教学成绩的提升,他不断钻研教材、不停的去了解学生、课余去其它班级听课,不断摸索,不断提炼,取长补短。“课本是死的,我们面临的学生是不同的,要把重点放在了解学生方面。”

他受到戚继光抗倭故事启发,认为教育学生,纪律很关键。“我像军队一样训练他们,对他们严格要求。”“我们乡村学校的成绩也要和县城的学校比。”让阿育木呷骄傲的是,自己教的学生很多都上了中学,大学,当上了公务员、医生、技术人员、工程师。

2007年阿育木呷撰写的论文《快乐数学、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11年他获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成为全县最年轻的一名高级教师。2017年10月他荣获了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贡献奖。

阿育木呷的微信名叫追梦者。诚如他所说,25年来,有太多的教育故事,无法用两言三语来概括。只希望能够唤醒更多的人去做教育事业,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希望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评论 1

  • fm1880207 2021-01-26

    乡村儿童进步一点了,我们离共同富裕就更近一点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