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章蜀你④|跨越17年 战非典抗新冠!这位叫梁宗安的四川专家再获国家级大奖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9-08 11:50 63111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于9月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现场颁发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奖中,四川有5人获得这项至高的荣誉;而在17年前,同样在一场颁奖典礼上,中共中央组织部评选出“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四川有8人获奖。在这两次跨越时空的颁奖典礼上,出现了同一个名字:梁宗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梁宗安

对于9月8日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梁宗安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表示,对于获奖他深感荣耀,但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他谦虚地说“这是我作为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分。”


带头抗新冠 84岁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梁宗安,58岁,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冠肺炎暴发后,担任四川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常务副组长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派驻成都市公卫医疗中心专家组组长、医疗队队长。

作为呼吸科专家,梁宗安一直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面。他参与了四川首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人的会诊,并于1月29日带领华西医院专家团队入驻成都市公卫医疗中心,开展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工作;于2月16日率华西医院多学科团队共69人整建制接管公卫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

成都市公卫医疗中心承担着成都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梁宗安在这里呆了整整三周余。有一天晚上9点过,重症病房里,一名84岁的患者突然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当晚夜查房的医护团队刚好巡视至该病房,发现情况不对,连忙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并给梁宗安汇报。

此时,已经回到隔离宾馆休息的梁宗安得知情况,立即安排医疗队心脏科魏家富医师立即一同赶到医院,共同参与抢救。梁宗安回忆,“患者有很多基础疾病,刚开始我们以为没有机会了,可能心脏复苏不成功。当做了第5次电除颤后,病人窦性心律恢复,心脏复苏成功!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心肺复苏,因为当患者心跳恢复后立即测定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所有指标都完全正常,患者当晚成功安置了临时起搏器。”凌晨三点左右,起搏器工作,病情稳定,大家才回到宾馆休息。后来这名病人核酸转阴出院。

梁宗安直言,这是团队的功劳,“如果当时医生不是正在病房内巡查,或者又不是这么专业的团队,就可能失去最佳心脏复苏机会;同时参与者都很专业,医疗组长是华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一线医师为公卫中心重症医学科医师,护士来自华西心脏外科ICU,如此‘强大’组合,心脏复苏才如此万无一失。”

现在看来,假设这名患者没有抢救过来,那么,四川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将会从“3人”升到“4人”。


驰援意大利 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从成都市公卫中心圆满完成任务后,仅一天,梁宗安就奔赴意大利。当时意大利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和病死率为全球最高,“有部分原因是很想去了解国外是什么情况。”他说。

4月10日,中国首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组长、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教授(中)结束隔离,凯旋回蓉。

3月12日晚梁宗安一行带着31吨医疗物资抵达意大利,来不及倒时差,第二天早上就开始工作,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交援助的抗疫物资,特别是与意大利医务人员和当地医疗机构交流抗疫规范、经验和体会。每到一个城市、每到一个医院,总会一遍又一遍介绍中国医疗救治方案第7版。梁宗安回忆说:“不一定是经验,但一定是我们于疫情初始所做的,而且初步检验是有效的。”

在意大利期间,梁宗安深深感受到当地人的善意。走在街上,有的人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点赞,有的人用意大利文说“我爱中国”;有的人画漫画:意大利地图上方为中国医生、下方为意大利护士,整个将意大利国土托起来。

3月23日晚,央视《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连线赴意大利抗疫专家梁宗安。

梁宗安也每天关注意大利新增确诊病例,他仍然记得有一天新增确诊病例达到“6557人”,不过后来新增人数逐渐减少。他认为意大利整体防控客观科学、有条不紊,“初到意大利即见到的罗马街头车少、人少,说明绝大多数人遵守了政府规定,‘封城’、保持社交距离、居家隔离。”

现在,距离援意大利已经过去6个月了,回过头看,梁宗安感慨说:“没想到全球疫情会这么严重。我离开意大利时,认为可能全球最多有100万人感染,没想到现在已经达到2700多万,这个确实没有想到。”

梁宗安分析说,第一,我们对这个病毒本身的认识还不清楚,第二,全球抗疫,多数国家的措施客观、科学。如果国家领导人不尊重公共卫生专家、医学家的意见,疫情可能就会失控。


两次冲在前线  因为“我是医生”

近20年来,中国遭遇了两次特别突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新冠肺炎外,还有一个就是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当时,梁宗安41岁,时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四川省非典临床救治专家组副组长。

2003年,梁宗安(左一)成为华西医院首批第一组奔赴四川省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员,并担任医疗队队长。

2003年,梁宗安(前排左一)成为华西医院首批第一组奔赴四川省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员,并担任医疗队队长。

梁宗安第一次接触非典病人是在2003年春节后,一天晚上11点左右,他接到四川省卫生厅电话:泸州市泸县有疑似非典病人。随后,他立即乘越野车经成渝高速往泸州走,到泸县已是凌晨两点。非典传染性强,人人都很紧张,不敢与病人接触,但他顾不上那么多。

脱下外套,再“里三层、外三层”穿上防护服,走进一间单独的隔离病人,梁宗安看到躺着床上的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像一般病人一样。询问病情后,不一会儿,梁宗安已是满身大汗。出来后,他参与专家会诊,给予了治疗建议。

这是四川省最早一批非典病人之一。出于职业本能,非典最严重时期,只要四川有疑似病人,他就会第一时间去看,进行会诊和技术指导。

站在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的第一线,有人问,面对这两次传染性强的疾病,你不害怕吗?梁宗安却笑道:“你是军人,叫你去打仗,你不去,肯定不行;你是警察,叫你去破案和追缉逃犯,你不去,肯定不行。不管是非典,还是新冠肺炎,都是肺炎,呼吸科医生不去,谁去?!”


同事眼中:严谨严格,平易近人又有原则

成都市公卫中心的医生陈红是梁宗安的“战友”,两人共同参与过抗击非典、禽流感、甲流、新冠肺炎。长久相处下来,梁宗安给她的印象一直是“很严谨、很严格,但是又非常和蔼,平易近人,又有原则。”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梁宗安在成都市公卫中心指导救治工作。陈红回忆,梁宗安作为总指挥,有很多事,但只要他在成都,必然会出席下午的远程会诊,探讨每名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案,而且每天都出席早晚的病例讨论会。早上向他汇报工作后,他会立即将资料归纳总结、点要点,“他的作风就这样,非常严谨、切要点,很多东西都拟得很细。”

“而且他很有原则性。”陈红记得,在成都市公卫中心,有一天上午,因华西医院的一名护士长疑出现了失误,梁宗安当场进行了严厉批评。因为是误会,该护士长感到委屈,向陈红讲述了事情的来由。

得知情况后,梁宗安立即找到护士长谈话,并在第二天早会上公开道歉,请她安心工作。“梁宗安只要发现处理有不妥的地方,就会立马更正,完全就是那种大家风范。”陈红说。


忆从医路:离不开父亲影响

梁宗安出生在巴中市恩阳区渔溪镇升旗社区,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他选择从医与父亲有很大关系。父亲梁继伦是村小教师,一直教导孩子要行医从善。

1979年,他以渔溪中学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录取。拿到录制通知书那天,梁宗安还记得,父亲当时的表情是“笑眯眯的”。

大学期间,梁宗安成绩优异,顺利留校工作。后来,在导师的引领下,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先后担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梁宗安回忆,当医生时,一开始没想到要去呼吸内科,本来想去肾脏科,但在导师的劝说下,来到呼吸内科,他后来发现这里确实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

如今,梁宗安已经行医36年,他对这个职业的理解是,“医生确实是高尚的,这个职业既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又能为他人解除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医生也特别需要团队协作,通过自身努力,在团队协作下,实现自己的价值。”

感悟:很多职业设定一个目标,经过努力就能完成,但医生这一职业却有所不同。因为医生无法左右病人的生命,只能帮助病人渡过难关,帮助病人战胜病魔——这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