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参透人心,处事智慧不过三个字 From 十点电影 00:00 08:35
文 | 甘蓝 · 主播 | 亚楠
十点读书原创
用今天的话说,刘心武是第一个“破圈”的作家。
出版过小说、散文,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但是让更多人记住他的,却是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他的考证式解读,甚至掀起了21世纪最大一股“红学热”。
自此以后,“红学家”的身份超过了作家本身。
但他始终是一位作家。
2020年,刘心武出版小说《邮轮碎片》。
这本书太不一样,在豆瓣上,很多人说“从没看过这样的小说”。
没有章节,没有主线,没有主角,有的是八个家庭、19个人物,400多个篇幅极小的故事。
可是细想来,这不才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吗?没有谁天生就有玛丽苏电视剧里的主角光环,每个人都只能做别人的生命里的一个配角、旁观者。
刘心武说:“人的生命,生命中的隐蔽,人性中的诡谲,是最难参透的。”
而作家的使命,就是去写这些人性,揭示人内心的秘密,引导读者去认识这个深不可测的奥秘。
如果送你一趟为时半个月的邮轮旅行,你会期待怎样的奇遇?
热播剧《三十而已》里,王漫妮的人生转折就是这样发生的。她因为签署了400万的销售大单,拿到了升职和邮轮游的奖励。
对于家境普通的王漫妮来说,邮轮游是她体会高端生活方式的地方。她借来好朋友的裙子,用将近两个月的工资升舱,如愿在行政舱餐厅里偶遇了她以为的白马王子。
但是美梦只维持了船上的短短时光,走出邮轮,她很快被甩回原本的一地鸡毛。
你看,邮轮就是这么一个善于制造假象的地方,那些萍水相逢的人,带着各自的过往和秘密,期待在陌生人身上获得释放或温暖,但走出船舱,也只能带着各自的伤疤继续上路。
这也是刘心武为什么把故事的背景设立在一艘邮轮之上。他以旅行为媒介,8个家庭、19位游客轮番出场,他们在彼此的故事里,既是主演,也是观众,他们带着不同的身世阅历,在舞台上来来回回。
故事字数不多,但人物跨度极大,年龄从30后、40后、50后,到90后、00后,职业从政府官员、公务员,到医生、老师、摄影师……每个人物都有极具代表性的人生事件,汇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时代画像。
刘心武把这种写法称为:拼图式写作。
他说:“现在90后、00后年轻人习惯于碎片化的手机阅读,所以我想与时俱进,在新的阅读趣味面前采取迎合而不是拒绝的态度。”
多年的《红楼梦》研究,刘心武写起小说来,也难免沾染曹雪芹的笔法和风情。《邮轮碎片》就构建了一座“海上大观园”,把形形色色的人物封闭起来,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生活、探索。
《红楼梦》写生活流,吃饭、喝茶、吃饭,但实际上写的是人物内心深处的斗争,看似一派客气,其实心里都各有私密。
《红楼梦》里的人际,“微笑战斗”是关键词,这是刘心武独特发现。邮轮上的团友同样很客气,陌生人之间试着接触、试着分享苦恼。可是稍微熟悉起来,又要分手了。
在这过程中,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彼此之间互相揣度、又互相影响,就变得意味十足。
刘心武说:“任何一个生命他的苦处、他的悲剧,就在于他总是要在维护自身的尊严和自身的特点同时,还要适应他人,适应群体。”
我们借作者的阅历与思想,读到的是百态人生;但对于78岁高龄的他而言,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证明。
如他所说:“写作能证明,我生命的活力依然存在,江郎居然没有才尽,对自己是种激励,是激活你生命的那个免疫系统。”
点开采访视频,听刘心武解读人心▼Play
读懂了人心的刘心武,人生智慧里有三个字。
第一,“润”。
他有一本文集《润》,体现的,是自己对人对事“润”的态度。不要那么带棱带角,动不动就刺激人,圆润,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
第二,“恕”。
冰心曾给自己的女婿写了一句话:“恕字可行终身”。是说要懂得宽容,这宽容不仅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
第三,“悯”。怜悯的悯,它是大悲悯情怀,懂得这个星球上不止你一个人活着,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生命也都是不容易的。
有人曾经跟他说:“刘老师,你一定要劝人读书,读书以后人才会变得善良。”刘心武觉得这个说法不对,他在最偏僻的地方见到过很多没读过书的人,非常纯朴,非常善良,是读过书的人无法比拟的。
生活很复杂,人生很漫长,一个人的心就如浩瀚大海,我们很难看清楚海底真实的样子。
看透人心是一门学问,你要么经历了很多人、很多事,要么就要读很多书、看很多别人的故事。
对于怎样读书,刘心武也有一套自己独到的理论。
他分享,读书可从四种动物获得启发,即:有的书可以“狼吞”地读,了解大概其内容就可以了;有的书则可以学蟒蛇,先整个吞下去再说,然后用很长的时间将其完全消化;有的书则可以像吃“猫儿食”那样,每次读一点儿;有的书则可以像牛那样,不断反刍,反复深入领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