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上封面丨80后“基建狂魔”邹忠旋:扎进大凉山深处,建一条条输电“天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2-07 15:35 113544


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对邹忠旋来说,曾在原始森林里为了寻找基建坐标,忍受蚊虫叮咬,提防野兽袭扰,几周不洗澡的日子,有时候真的要比他现在的角色好太多。

如今,从一线建设者到担任重点项目经理,这位80后青年的面前矗立了一座大山:要带着成百上千的建设人员,穿行在大凉山的深山峻岭之间,为串联十三五和十四五的大国工程、全球在建的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新建一条条输电“天路”,助力“西电东送”,让四川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安全稳定地送往东部地区。

   邹忠旋在施工场地测量。

11月底,站在凉山布拖的施工现场,看着一条条银线穿越大山而来,铁塔耸立在大山之间,邹忠旋的眉宇间才舒展开。鲜有人知,他带领的这批四川“基建狂魔”们,在以正常工程3倍以上的速度,在保障质量工艺情况下,高速推进着这项“天路”工程的建设。

高原上建天路

天气永远是摸不透脾气的孩子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邹忠旋说,他和凉山各个施工现场的建设工人,每天早上看着天上的云层,闻着空气里的味道,都在盼着当天的建设进程不要被大雨“泡汤”。

2020年8月底,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开工,由国网四川送变电承建的线路施工包二标段(布拖侧)工程线路全长118.6公里,将新建铁塔286基,线路途经布拖县拉果乡、木尔乡、拖觉镇等9个乡镇。

   邹忠旋在工程现场指挥。

指着线路图纸,500千伏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施工包二段项目经理邹忠旋告诉记者,整个工程在大凉山腹地,沿线70%都是高山大岭,还有20mm、30mm的重冰区,建设者们要在平均海拔3千米左右的地方进行建设。

最让他头痛的,是沿线复杂的地质情况,包括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频发,尤其是遭遇大雨后,材料的运输十分困难,“项目计划要在明年6月30日前竣工投运,工期不到10个月时间。”他说,更让他没料到的是,今年9月、10月遭遇雨水袭击,“高原上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脾气摸不透,2个月内下了46天的雨,山路被雨水一泡,加上泥石流,别说运输车了,就是连骡马都走不进去。”

每天接上百个电话

“要追回工期,只能把一天当三天用”

“最开始搞建设时,为了在大山里寻找基建坐标,我们在原始森林当过‘野人’,跟蚊虫、野兽斗,过着十天半个月洗不了澡的生活。”邹忠旋说,在这之后,他做过五年项目总工、五年项目经理,“最初觉得白鹤滩送出工程虽然工期紧,但还在可接受范围,但没想到接手不久就遇上雨季,接下来还可能有冬季冰雪覆盖。”

11月12日下午,从指挥中心驾车一个多小时,再步行大半小时后,记者跟随邹忠旋来到他口中道路“较好走”的一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雨水过的路满是沟壑、泥泞,部分路段为了运输铺装了钢板,但有的坡度较陡,一般运输车还是难以进入,“只能换农用车、拖拉机、履带式小型运输车等进行运送,更难时候只能用骡马或者人力了。在这里建工程,建材运输就是首要难题。”

由于工程跨度大,不可能一天跑完每个现场,邹忠旋的手机从早上到晚都没停过,“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他说,每晚他们还会把当天的工程进展、问题,以及第二天的计划进行汇总、讨论,一般讨论完就是凌晨了。

为了追回被雨季耽搁的工期,他和建设者们都卯足了劲,在大山里建设工程,几个月没回过家的建设者大有人在,“有时候感觉对不起兄弟们,说好了工期要一天当三天用,现在可能还要翻倍。”

工程不蛮干

建设者自主创新研发机械工具

对于施工计划表,邹忠旋都能倒着背出来了。他说,要在开工后100天内,完成基础开挖90%、基础浇筑80%;11月下旬,要大面积铺开铁塔组立作业;春节前,完成4个区段的放紧线施工任务……

“但是搞建设不能靠蛮干,还要掌握新技术,尤其是机械化施工的推广应用,可以解决很多难题,并加速建设。”从今年8月开工起,邹忠旋带领建设团队,总结了多年的建设经验,自主研发出深基坑作业一体化装置,以及分体式旋挖机,及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还大大提高了基坑挖建的速度。

   “爬山虎”在泥泞路段等待运输。

同时为了保障安全,他们还用上了微小火源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座地双摇臂抱杆的组塔试验。他说,座地双摇臂抱杆组塔是他们首次使用的一项组塔工艺,为了保障安全和效率,他带领技术团队连续6天蹲守,通过实际施工,逐个攻克了多个现场技术难题。

连续数个月的时间,邹忠旋这位年轻的建设者,始终穿梭在高原山岭,走遍了286基塔位,对每一基塔位的施工环境、运输情况、外部环境了然于胸,从解决工程难题、管理工程建设,到创新技术应运,都回到了有序推进之中。

保障白鹤滩输电送出

预计2021年7月前建成

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水在崇山峻岭之间奔腾,作为西电东输战略骨干电源的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预计将在2021年7月投产发电,预计2023年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基本相当于2018年成都全社会用电量。

“我们将在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建设。”邹忠旋说,保障首批机组发电后的送出需求。

   航拍施工路段。

除了在当地开展建设,吸纳就业外,在建的该配套送出工程也一直在助力当地的扶贫攻坚。

他说,布拖是地处高寒山区的半农半牧县,生存环境贫瘠,经济封闭落后,是脱贫攻坚战最为艰苦的地区之一,“我们项目部党支部与布拖补洛乡的村民开展了‘结对子’扶贫,除了近期捐赠的数百台电视、洗衣机外,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购买当地苦荞、燕麦、牛羊肉等农副产品的方式,帮助老乡们拓宽增收渠道,并寻找到更多农产品的销路。”

   建设者参与地方扶贫。

邹忠旋说,该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满足四川清洁能源消纳和水电外送需求,促进四川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地区经济发展优势,源源不断送往东部地区的清洁能源能促进全国能源结构优化配置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助力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