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五育并举” 成都陶行知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蓉举行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1-27 14:15 46498

封面新闻记者 刘皓洋

“五育融合不在于校长,不在于老师,而应该从课程设置入手。”成都陶研究会会长姚文忠认为,五育融合需要老师们从备课入手,从自己的学科文化上思考怎么让五育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体现。

27日,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举行。本届学术年会以“五育并举,五自立人,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该主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重庆陶研会会长 宋乃庆

“五育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西南大学教授、重庆陶研会会长宋乃庆以“五育融合育人效果评价维度探析”为主题做了分享。

什么是五育融合?宋乃庆看来,五育融合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周朝,当时的教育体系要求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六艺的属性与五育相对应,礼、乐当属于德育,并涵盖美育,射、御当属于体育,并涵盖劳动教育,书、数当属于智育。“古代六艺与五育教学目标相同,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学界几乎达到了一个共识,五育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宋乃庆说,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五育融合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辩证统一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与深化。

为什么要进行五育融合?宋乃庆认为有四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应对国际社会激烈竞争与严峻挑战的需要;二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三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四是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需要。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 毛道生

“立德树人”必须落脚课程课堂 才能生根落地

“学生最直接、最常见、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模仿学习,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即是教育,这就是“身正为范”的教育学原理所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毛道生认为,“立德树人”的关键在老师的师德师风上的垂范和熏染。

毛道生谈到,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菜单”,课堂是学生发展的“田地”。课程和课堂是学校教育体现最集中、最高效的地方,有什么样的课程与课堂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因此,“立德树人”必须落脚于课程课堂,才能生根落地。分享中,毛道生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阐释了这一观点。他介绍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七中实验学校就邀请四川大学马列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华为党员教师作题为《面对重大疫情,那种制度更优》的主题党课,邀请中国红十字协会成都备灾减灾中心主任、中国首批援助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秦小利给学生做题为《从中国援助意大利抗疫看人道情怀和大国担当》的专题报告,毛道生自己给青年团校学员做《信仰的力量》的专题报告。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讨论习总书记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对如何在本学科课堂上如何融合和渗透“立德树人”进行专题研究和经验交流。

评论 3

  • 埃姆拉 2020-11-30

    怎么报名?偶想参加.谢谢!

  • 笑笑嘻 2020-11-28

    陶行知: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 那一年 2020-11-27

    教导有方的陶行知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