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试点“小学早上推迟上学”虽好,但要见效并不容易

封面新闻 2018-02-23 16:58 31494

2月23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2018年每个设区市应有至少1个县(市、区)先行试点,在小学实施推迟上学改革,在总结全省试点经验基础上再逐步推开。到2019年,各县(市、区)均应在区域内部分小学或整体实施推迟上学改革。据了解,在全省范围内指导实施推迟上学,尚属全国首次。

去年底,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其中明确要求确保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与此相呼应的是,浙江试点“小学早上推迟上学”,一个直接目的便是要“让孩子们多睡一会,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事实上,有关于推迟上学时间,保证小学生睡眠时间的话题,近年来国外也有不少讨论,甚至美国、英国等一些国家的地区已有推迟中小学上学时间的先例。并且被证明已经展现了一些好处,如睡眠时间增加(孩子们似乎会在同样的时间睡觉,但起床时间更晚)、思维更加敏捷、出勤率提高以及情绪更好。

但揆诸现实,要让这项试点真正实现预期目的,可能并不容易。要知道,小学推迟上学时间,并不单单只是学校重新安排作息时间这么简单,而还包括一系列的外部调整。比如有分析文章就称,这可能还需要重新安排公交车时间表,或延长课外兴趣小组的时间。而对于部分家长而言,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自己八点就要上班了,那么,孩子上学时间推迟后,谁来送孩子上学?如果依然是提前将孩子送到学校,推迟上学时间的改革显然就并没能发挥作用。

《指导意见》要求,严格执行中小学不得早于8:00组织学生上课的规定,各地各小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上午上课时间,其中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上午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30。这种弹性举措堪称人性化。可上学时间调整所牵涉到的相关领域的作息安排,亦不得不有所回应,否则就很可能出现一些摩擦问题,削弱制度的执行力。

还应看到,“小学早上推迟上学”,让孩子有更多的睡眠时间,在根本上说,其实仍是为学生减负。但放在整个教育链条上审视,上学时间仅仅只是影响孩子睡眠时间的其中一个因素,比如,上学时间虽然推迟了,但孩子的作业时间如果未减少,甚至不减反增,就难免会吞噬“早上推迟上学”这一改革的红利。此前有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长为3个小时左右,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其对正常睡眠时间的影响可想而知。因此,要让推迟的上学时间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睡眠时间,离不开其他配套的减负改革。

此外,保障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也有赖于社会对于睡眠重要性认知的提升。如家长尽量少的给孩子报不必要的兴趣补习班,并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学习习惯等等。

给中小学生减负,终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每个领域的“积跬步”,但也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协作、配合,共同推进。试点“小学早上推迟上学”,算是迈出了行动的第一步,期待其它方面也能够有更多的跟进。

评论 1

  • 2018-02-23

    支持!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