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授王小红:跟着文旅新地标榜单去打卡,发现成渝“隐秘的角落”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1-18 10:50 55813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唐芷琪

“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评选活动办得很好,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热烈讨论,为心仪的地标投票。文旅是经济的增长点之一,新地标评选活动有助于成渝两地融合发展,我觉得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作为媒体很有担当精神。”11月18日,“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颁奖典礼暨成渝文旅发展交流活动如约而至,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王小红说。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王小红

王小红教授自“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启动之初就开始持续关注,这位从事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学者,在担任专家评审的时候,除了对候选榜单上的地标、人物认真评选,仔细翻阅候选地标的推荐理由,还对一些“成渝潮流新地标”颇感兴趣,计划跟着榜单去打卡。

在重庆出生,在成都求学和工作,王小红教授对成渝双城记的体会更为强烈。随着交通高速发展,成渝双城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两地文化同宗同源、生活习惯相似,未来可以打造文旅路线,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之下,评选成渝文旅地标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王小红教授看来,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川渝人,还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或者只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在路上的“驴友”,都应该关注这些榜单。上榜地标之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热门景点,也有新潮扯眼的后起之秀。大家可以跟着榜单去旅行,打卡那些鲜为人知的“隐秘的角落”;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份“文化地图”,将成渝文旅地标一网打尽,探寻那些众所周知的地标背后的文化历史深意。

作为一名专家评审,王小红教授坦言,评选的过程给了她太多的惊喜,有的地标众望所归,得到了网友和专家的一致认可;有的地标由成渝两地共同开发运营,同时也在两地市民中深入人心;也有一些潮流新地标,她之前鲜有耳闻,这次却眼前一亮。“这次评选很有‘新’意,有些地标我已经拿小本本记下了,以后准备带学生去考察背后的历史地理文化内涵,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谈及成渝文旅如何去融合发展,王小红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建议,让成渝两地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比如很多人喜欢李白、杜甫,可以设计一些路线,将成都、岷江、峨眉山、长江三峡等串珠成线,这一路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尤其是巴蜀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旅游线路。

作为一个在成都工作的重庆人,以及一位研究巴蜀文化的学者,她直言不讳,成渝两地应该共同发展,重视传统项目再升级、潮流项目再推广,整合资源,扩大影响,正如这次评选中涌现了“点石成金”“三生三世”等成渝地标组合一样,实现“1+1>2”的双赢。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