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的红色记忆 | 85岁老人给孙辈讲长征故事:毛主席住过我家

封面新闻 2018-02-12 09:43 34421

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徐湘东 田雪皎 李强 李俊雅 摄影报道

二月初,立春日前后,时至中午,西昌礼州镇的气温已超过10℃。地里的蔬菜,绿油油的!

坐在礼州会议遗址前的院坝里,按照惯例,讲长征故事前,85岁老人边仕光要向几个“00后”提问。

边仕光

“长征一词,是在哪里提出来的?”

“我知道,你早讲过了!红军在这里开过会,长征就是在这里提出来的!”今年11岁的边靖“抢答”正确。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由滇入川北上,在26天时间内,经过会理、会东、德昌、宁南、普格、西昌、冕宁、喜德、越西、甘洛等10个县市,发生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礼州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

83年过去,2018年早春时节,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大凉山,再次寻访当年的红色记忆。

老人讲孩子听

“1935年,毛主席住过我家”

“礼州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2月1日中午,西昌市礼州镇田坝村,边仕光老人来到边家祠堂内,又一次为村里几名孩子上起了“历史课”。

边家祠堂,是历史上著名的礼州会议会址。今年85岁高龄的边仕光,身体硬朗,说话条理清晰,听他讲述红军的故事,几名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礼州,在这里驻扎了6天。毛泽东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在边家祠堂,召开了礼州会议,确定了北上的行军路线,并首次正式提出了“长征”一词。

边仕光当年只有2岁,不过,从他记事开始,家中的长辈,就一直对他讲,当年与红军有关的事情。

“我听大妈讲,当时,红军来了很守规矩,不乱动东西,走的时候,还把卫生打扫干净。”让边仕光一直感到光荣的事情是,当年,红军在礼州,毛主席就住在他们家。

“你看,红军用过桌子、椅子、板凳,都还在。”边仕光从祠堂回到家中,滔滔不绝地讲述,“墙壁上面还有红军写的‘打倒薛岳’的标语,屋外头,这里是红军的拴马石。”

边仕光说,当年,红军要来的时候,国民党恶意宣传,说红军来了就要抓人走,很多村民都出门躲避去了。但是,他的大姥爷边玉昆坚持不走,留守家中,要看看红军是什么样子。

一天下午,边玉昆听到院外有人喊“老乡,请开门!”开门后,几名红军站在门外,其中一名身材高大的红军说,老人家,我们是红军,从这里经过,能不能在你家借住几天。边玉昆发现,红军并不像宣传中的那样,很有礼貌,于是放下心来,请他们进屋。

“我大姥爷说,当时家里前前后后来了几十个人,住了几天,还在门边和楼上都架了机枪。”边仕光指着大门边的两个“枪眼”说,红军还在墙上书写了革命标语,“这张桌子上有很多刀痕,这是红军切菜时留下的。”

说起家中的红军文物,边仕光如数家珍,他拿出了一块“光绪元宝云南省造”字样的银元,说,这是红军走后,大姥爷在屋里找着的,一直珍藏至今,“这个银元,当时大概能买到一斗米、30斤!”

边仕光展示带有“光绪元宝云南省造”字样的银元

红军离开礼州后,边玉昆一家,将红军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红军是不乱整的,是好人!”他还告诉后人,一定要保护好红军用过的东西。这些话,作为侄孙的边仕光,一直牢牢记在心头。

在田坝村,今年11岁的边靖在读小学五年级,他经常跑来听边仕光讲红军故事。

孩子们在听仕光讲红军故事 边靖(左一)

“这里还有一口井,叫做红军井,你们来看嘛!”边靖还当起了导游,带着记者去参观,“这是当时红军挖的一口井,现在我们都在喝这里的水。”对于当年的历史,他知道的可不少。

让边仕光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在村里,像边靖这样,熟知红军历史的年轻一辈还有很多,当年的红色记忆,正在一代代传承下去。

爷爷见证孙子守护

“彝海结盟”一天讲好几次

2016年,电视剧《彝海结盟》在央视热播,还原了1935年,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人果基支系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结为兄弟,当地彝族群众护送红军顺利通过彝区的历史。

2月7日,凉山州冕宁县彝海景区,天空中飘着雪花,沙马依姑正在为游客讲解当年的那段历史。

今年55岁的沙马依姑,是彝海结盟纪念馆的第一任管理员,至今已在彝海工作32年。

沙马依姑

在纪念馆内,有沙马依姑的爷爷沙马尔各的名字和头像。沙马依姑说,爷爷是当年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的见证者。

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向冕宁拖乌行进,在喇嘛房受到当地彝族武装阻拦,但红军战士没有还击一枪一弹,红军的向导不断用彝语向山上喊话、宣传。

“家住羊坪子的果基小叶丹通晓汉语,能言善辩。”沙马依姑说,按照过去的经验,哪里会有只挨打、不还手的军队?在听了红军的宣传后,觉得很奇怪,于是,沙马尔各自告奋勇前去打探。

沙马尔各是一名毕摩,为小叶丹办事,精通汉语。他下山见到红军后,发现红军平等待人,和当时的地方军队完全不一样。红军干部告诉沙马尔各,红军的刘司令请家支的头人前来谈判。沙马尔各回去,将这些情况告之小叶丹后,小叶丹同意。于是,刘伯承与小叶丹,就在彝海边相遇了。

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外,有三块石头。沙马依姑说,83年前,刘伯承、小叶丹、沙马尔各,三人就分别坐在这三块石头之上谈话。

刘伯承向小叶丹讲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缘由和平等友好的政策,希望能得到小叶丹的帮助,小叶丹被深深打动了,两人决定,在此结义为兄弟。

当时,小叶丹派人去村里找了一只鸡,没有酒,就在彝海中,舀了两碗水,以水代酒,将鸡血滴在水中,刘伯承、小叶丹两人一饮而尽,结拜成为兄弟。

“结盟时是以水代酒,但后来还是喝了酒的。”沙马依姑说,结盟的时间,已经是傍晚太阳偏西了,刘伯承决定返回大桥,同时邀请了小叶丹和沙马尔各等彝族兄弟一同前往。当晚,大桥镇的酒全部卖光,所有人共同庆祝彝海结盟。

分别之际,刘伯承送给小叶丹12支步枪,还有他贴身的一把手枪,小叶丹则将自己的一匹骡子送给了刘伯承,并派出沙马尔各等人,护送前行,一直安全通过彝区。此后七天七夜,红军大部队也全部通过。

沙马依姑说,这些年来,他将爷爷见证过的故事,讲给每一位来到纪念馆的游客听,有时候一天连讲几场,讲得口干舌燥,“只要大家愿意听、喜欢听,我会一直讲下去。”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