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11月12日,“金熊猫”国际传播高峰论坛进入议程的第二天,著名编剧束焕在电影分论坛上分享了好莱坞类型化影片的创作经验以及他对中国电影国际化传播的思考。束焕认为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框架虽然僵化,但是在当下的国际市场语境中,还是很“管用”的。比如近期口碑爆棚的高分美剧《后翼弃兵》(又译《女王的棋局》),其实就是标准的好莱坞式“爽文”。
束焕告诉封面新闻(thecover.cn),中国电影要走出去,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从真实的题材来入手,然后用商业类型片的方法(去表达)”。
在对方的阵地上战斗
束焕
47岁的束焕毕业中央戏剧学院,创作有《爱情呼叫转移》、《泰囧》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喜剧电影。束焕成长于重庆,他曾称自己的喜剧细胞来自于他的父亲束一德。束一德时任重庆电视台电视剧部副主任,是风靡一时的四川方言剧《傻儿师长》和《山城棒棒军》的导演。
在当日的电影分论坛中,束焕分享了他与好莱坞团队合作的一些感受。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好莱坞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我(和好莱坞编剧)一起开会,发现他们其实用的语言全部是一样的,探讨一个剧本的时候,他们会讲三段式,第一个激励事件是什么?第二个激励事件是什么?人物的哀伤时刻是什么?灵魂黑夜是什么?最后的融入到高潮,他们很快就在黑板上就画出一个一个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就是塑造这个剧本的大概结构,然后往里填事件就行了。”
再比如全球最大的电影IP:漫威和DC的超级英雄系列,他们的创作模式也是好莱坞经典套路模式,即英雄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得到超能力之前与之后的变化是什么?此后的成长又是什么?“这个就是好莱坞的模式。这个模式其实相对来说它是很僵化的,但是它管用。”
而现下大热的口碑剧《后翼弃兵》,主角一路打怪成长,最后大获成功,说到底也套用的是这种三段式的人物塑造方法。
束焕认为这种很工业化,很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达到了很好的品控效果,“保证了影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这个前提下,再去选择触动观众的点,便能够控制这部作品的“情感上限”和“剧情的下限”,保证质量,也降低了投资方的风险。而这种好莱坞模式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一种国际通行模式,“国际表达是不是就是好莱坞的表达?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必须承认可能它是的。”
而中国电影要取得有效的国际化传播,就必须正视这个国际主流的“套路”。 束焕直白地说,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存在感相对比较低,主要原因还在于“自说自话”。
束焕表示印度电影和韩国电影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就是因为这两国一直向好莱坞学习,坚定不移的走类型化路线。比如《摔跤吧,爸爸》在束焕看来就是一部超级主旋律电影,却能在中国市场收获13亿人民币的票房,其窍门其实就是利用商业类型电影的套路打动了外国观众。“《摔跤吧,爸爸》,包括(韩国电影)《寄生虫》,都是非常好莱坞式的故事片,但是他们讲的是不是韩国故事,是不是印度故事?是的。”
束焕觉得既然要在对方的阵地上战斗,就应当“用对方的规则来征服对方”。
光抄段子是没有灵魂的创作
《后翼弃兵》剧照
束焕目前是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的老师。他告诉封面新闻,他最想对现下年轻创作者说的话就是,电影创作不能只关注个体化表达,要尊重创作规律,“电影还是要给观众看的。”
所谓创作规律也就是商业类型电影的创作方法,“我觉得我们现在缺失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和坚定的一个创作流程。”
但是学习类型化电影的创作方法,也不是生搬硬套,要抓住其精髓。比如主流类型片的创作里面,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就是一切都是人物,“我们会把人物提高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主题是人物,结构也是人物。只有把人物的重要性提到为无与伦比的高度,它才能够带动你的其他方面,你的技术流,你的编剧法。但是现在我们在与青年创作者交流时,发现许多人就是看完了一个电影之后学桥段,学皮毛,我觉得这样的话导致你的作品没有灵魂。”
而且束焕认为文化差异并不能当做中国电影走不出去的借口。李安的电影,从早期《喜宴》、《饮食男女》到《卧虎藏龙》,都是非常中国化的故事。李安能让北美观众接受并理解的中国家庭生活里那些鸡毛蒜皮琐事,并不是完全依靠着外国观众的“猎奇”心理,“中国人的家庭的故事,这些东西你说外国人喜欢看,不只要你写的有意思,而是人们发现原来中国人他虽然表面上那么不一样,但其实在情感上,在最本质的我们的共同的共情的东西上,其实都是一致的。”
“(中国电影应该)保留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但是我们最终打动观众引起共情和共鸣的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普世的。我们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的细节都可以是非常中国化的,跟他们差异再大都没关系。但是最后升华到主题的时候,应该是一个普世的(价值)。”
束焕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很有信心,他告诉封面新闻,现在的90后、00后的创作者正在成长起来,他们能够更加适应现下普世的价值观和普世化的表达。他觉得这一辈创作者能创造出更为全世界观众所接受的作品。
现下中国的亚文化如网文、游戏等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很有存在感,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主流文化也在不断去拥抱世界,“你现在看着中国文化在世界领域不是那么强势,但是这种改变很可能是突然就完成了。因为我觉得前面的积累已经在做了,当足够的积累完了以后,可能会迎来一个大爆发。这个大爆发的标志,我的预感很可能就是电影。”
束焕说中国电影不缺乏像《摔跤吧,爸爸》,《后翼弃兵》这样的题材,而且过去也曾有过像李小龙这样非常有影响力的国际巨星。如果能选取真实的故事,采用类型化的创作方法这种世界观众能够领会的电影语言,那么出一个爆款是迟早的事。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