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赤水河清水绿岸 四川:建立健全共保机制 境内赤水河干支流水质整体优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0-28 16:50 162561

赤水河在合江县入长江口。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实习生 邹阿江

发源于云南昭通,赤水河一路蜿蜒而下,串起云贵川,留下故事和传说,也正迎来新的保护和机遇。

这个夏天,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完成完成《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工作,目前正在征求草案二审稿意见,这是四川省流域类第一部跨省协同地方立法,此前,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多次赴贵州、云南省开展专题调研座谈。至此,如何建立健全共保机制,协同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已经成为三省携手探索的问题。

在四川,守护赤水河清水绿岸的成效如何?10月26日,2020年四川环保世纪行走进泸州,从赤水河入川处开始,沿河而下,途经主要流域所在城乡,直至入长江口,聚焦赤水河资源保护等重点领域,寻找一份三省联动保护中的“四川答卷”。

苗族大叔王思财在三省鸡鸣大桥为游客做讲解。

赤水入川

三省签订生态补偿机制

已先后开展8轮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

10月27日,40岁的苗族大叔王思财起了个大早,他换上了重大节日时才会穿的民族服饰,赶到鸡鸣三省大桥,为的是向一批前来观赏的客人展示家乡的风情。

这里是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赤水河自云南省镇雄县东流至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在此处入境四川,后接纳渭河,折向东北流,成为叙永县、古蔺县与贵州毕节市、金沙县的界河。

“我们这里风景好,没啥污染,山青水秀的,遇到旺季,来的车要排起长龙。”王思财很开心,游客多了,营生就多了,在桥头卖小食品、做讲解、表演节目,加上自家的种植养殖,自己一个人的年收入从两三千,涨到了六七千。

“正是因为都感受到了好环境带来的好处,大家现在都会自发去巡河,提醒游客不要留下垃圾,村容村社也变得整洁。”站在鸡鸣三省大桥的这头,水潦彝族乡党委书记熊伟指着另一边的云南镇雄笑道,“4月时,我们还相互交流了,关于桥头摆小摊时垃圾桶的统一。”

事实上,一河串起三个省,赤水河的协同保护早已从垃圾桶的使用扩大到了更多层面。

“三个省签订了《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落实4.26亿元中央省级资金、17.9亿地方配套资金,这是在全国首次开展多省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总体上看,三省之间的区域环境执法和司法协同在加大,应急联动在加强,除了多个合作协议签订外,已经先后开展8轮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联合检查企事业单位120余家,发现环境问题170余项。

王思财并不了解这些,在他家门前,清澈的赤水河带来了人气和美景,也带来了他致富的希望。而对于熊伟而言,目前全村确定了农业、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的发展思路,在招商引资上将重点面向文旅方面的企业,“可能这个对财税收入的贡献不大,但对我们全村的下一步发展一定有帮助。”

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赤水河在此入川。

美酒飘香

强化产业转型

流域内三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4%

熊伟对于岔河村的规划,是赤水河流域内优化产业布局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绿水青山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成为金山银山。

在古蔺县二郎镇,占地面积约1.7万平米郎酒污水处理厂依地势沿河而建,走进厂内,工业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运转正常,这两套系统分别处理酿酒产生的酿造废水和二郎镇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的生活污水,其中,生活污水免费处理。

“目前已实现赤水河流域泸州段城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泸州市生态环境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加快推进古蔺、合江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前期工作。

除补齐治污短板,优化产业布局也在同步展开。从全省来看,四川一直在赤水河流域加快高排放企业关停退出,已关停小造纸厂、酿酒作坊共150余家,同时,规定干流上无水电站,流域内不予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企业,禁止开采硫铁等矿产资源。

另一方面,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正在助推高质量发展,对于泸州而言,除做强做大白酒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也正在加快发展。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连绵成片的甜橙挂在枝头。

走进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连绵成片的甜橙挂在枝头,等待最后的成熟,村民们在果园一边忙碌,一边算着今年的收成,不远处,一小块环境监测的屏幕立在田间,实时显示着天气和空气情况。

“这些都是被赤水河灌溉出的果实。”作为石厢子彝族乡副乡长兼堰塘村第一书记,罗永盛感触很深,这几年,依托赤水乌蒙河谷生态资源,村里引进甜橙产业扶贫项目,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打底、产村相融”的新型乡村振兴之路,“种橙子,水土也保持住了,大家增收脱贫了,一直都有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加入果园种植。”

在古蔺县,建成的万亩甜橙基地、万只养鸡场、千亩赶黄草核心基地、千亩高山优质蔬菜核心基地、百人工厂进新村基地,已带动904户贫困户人均增收。

在合江县,打造的合江县尧坝驿产业综合体,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

体现在数据上,目前,赤水河醒觉溪国考断面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其主要支流大同河、古蔺河水质类别分别为Ⅱ类、Ⅲ类,同时,2019年,赤水河流域内这三个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2.84亿元,比2018年增长14.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7.63亿元,增长10.87%。

赤水河流域,酱油酿造

河入长江

已划定生态红线469.86平方公里

流域内森林覆盖率和湿地保护率均超50%

即使是流淌千年的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赤水河仍面临着生态修复难度较大的难题。整体上看,赤水河流域四川段有25度以上陡坡地67.49万亩,叙永和古蔺均属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石漠化面积高达1650平方公里,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

10月27日,站在叙永县赤水镇的半山腰,曾经赤裸的山体已经被植被浅浅覆盖,在当地村民的记忆中,曾经因为石漠化,发生过小规模的滑坡泥石流,大家不敢靠山建房,种不出粮食,纷纷出门打工。

“现在好了,我们全县已经人工造林134.17公顷,封山育林补植补造841.89公顷,还有坡改梯建设。”叙永县发改局产业发展股股长郭鉴熟悉这两个数字,他坦言,随着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持续推进,区域陡坡耕地比重下降,林草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强,“实现了‘土不下山、水不乱流’的良性局面。”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群众靠着生态种植脱贫小康

除了石漠化治理,赤水河流域的林业生态保护力度也在增强。

十年树木,走进合江县法王寺镇龙会村,入目即是一片苍翠。对于这个因长江、赤水河交汇而得名的县城而言,境内大小河流104条,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赤水河的入江口。在“十三五”期间,合江全县完成营造林45.82万亩,目前,合江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7.45%。

从全省来看,在赤水河流域已依法划定生态红线469.86平方公里,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坡改梯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3平方公里,岩溶区面积600余平方公里,实施营造林1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9%,湿地保护率达53%。

任重道远,赤水河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还在推进。

“目前,三省正在加快推进赤水河流域省际共同立法,积极推动《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尽快出台。”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省内,四川也正在编制赤水河流域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现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标准、环评、监测和执法以及绿色产业发展相统一。

10月28日上午,站在合江县符阳街道百花亭社区南关,眼前天高河阔,赤水河在此汇入长江,大江东流,于叙永县入川,于合江县汇江,四川境内赤水河干支流水质整体优良。

评论 20

  • 是不是皮痒了 2020-10-30

    保护河流从自己做起

  • fm1470293 2020-10-29

    1

  • fm38084334 2020-10-28

    不错不错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