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千岁军”老兵追忆:夜晚的上甘岭天都被打红了 战友抱着爆破筒冲进敌营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0-23 19:28 63362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

一场上甘岭战役,15军打出了“千岁军”的威名。虽然耳朵不大听得见了,但88岁的刘少成说起那场战斗,眼神立马变了。“有个战友,不知道他叫什么,哪儿人,抱着爆破筒冲进敌营,炸了一片。他肯定也死了,这才是英雄啊!”

10月22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温暖的阳光上,原15军44师重炮团通讯员刘少成的思绪,一下被拉回了68年前。

掉进枯井 “阿博基”救了他

刘少成翻出一个本本,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兵役证,签发人是国防部部长彭德怀。

他的战斗经历显示:1949年5月,参加南平战斗;1949年7月,参加广东阳江战役;1951年5月,参加朝鲜第五次战役……

国内解放战争时期,刘少成司职炮兵,进入朝鲜后,他成了一名通讯员。

刘少成难忘的事很多,其中一件显得很特别,讲起这个故事,小儿子刘光明在一旁也笑了。

1952年,刘少成所在的部队,来到了朝鲜元山港附近。“只记得当时很冷,零下40多度。”刘少成说,那天上午,自己奉命去拉电话线。

此时大雪覆盖,完全看不到路,刘少成走着走着,突然踩空,掉进了一个枯井。“井深大概有3米多,爬不上去,我就一直喊救命。”

刘少成喊了1个多小时,也不见有人,嘴巴都冻僵了,已经不能说话。“好像快中午的时候,突然看到井口有很多人,好开心啊,他们把我用绳子拉上来了。”

在朝鲜老乡的搀扶下,刘少成来到一个老人家中。“大家都叫他‘阿博基’,我也这样叫。”最让刘少成开心的是,过了一会儿,“阿博基”端来一碗大米饭和一碗腌菜。入朝以后,刘少成就没吃过大米饭了,特别是炒面和雪,已经让他忘了大米饭的味道。

“很快就吃完了,太好吃了!”88岁的刘少成说起这碗饭,还意犹未尽。“但是他也没说要给我添饭,我也不好意思要。哈哈,其实还可以再吃一碗。”

“阿博基”把刘少成的衣服烤干。休息一夜,刘少成身体恢复,又回到了部队。

夜晚的上甘岭 天被打成了红色

而和这碗饭同样难忘的,便是上甘岭战斗。

刘少成的耳朵不太好,那是在上甘岭作战前夕,挖坑道时,因为沟通不畅发生误炸造成的。“炸坑道的时候,我在听信号,对面已经炸了,隔我很近,我当时被炸晕了,两个战友把我从坑里拖出来的,后来听力就不行了。”刘少成回忆。

上甘岭一役,为了防御美军的飞机大炮,刘少成所在的15军,修筑了大量坑道。战后统计,在仅有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志愿军修建的各种坑道、堑壕、交通壕竟长达6250公里,这个长度已经超过了万里长城。挖出的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果按一立方米一堆横向排列,可绕地球一圈半。

刘少成所在15军,是打响上甘岭战役的主力部队。他所在的44师,被摆在了西方山(上甘岭西),他全程目睹了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晚上天都打红了,像白天一样,看得清清楚楚。”刘少成最难忘的,是看见一个战友,拿着爆破筒冲进了敌营。“我也不知道他是哪儿人,叫什么名字,这才是英雄啊,冲进去就爆了,他肯定也死了。”

上甘岭一役,15军威震世界,后被称为“千岁军”。

上万眉山人赴朝 1300多人牺牲

像刘少成这样的抗美援朝老兵,在眉山还有不少。

眉山黄埔军校后代联工委副秘书长杨建新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抗美援朝期间,陆续有约1万人赴朝作战,牺牲1300余人。胜利后,又有几千人赴朝参与建设。“因为很多人是随原来的部队直接入朝,所以没有办法准确统计。”杨建新说,“但有记载的,眉山赴朝的至少是上万人。比如1955年,仁寿县就有2000多人赴朝支持建设。”

杨建新说,除了像刘少成这样的战斗英雄,眉山彭山区还有98岁的抗美援朝战地记者卢陆念。洪雅县91岁的颜邦翼,其父亲颜伏曾任济南军区炮兵司令员,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有名的父子兵。“目前参加抗美援朝和后期建设的眉山人,在世的大约还有2000余人。其中仁寿和东坡区所占比例最大,仁寿大约有780人,东坡区有690人。”杨建新说,“他们平凡又伟大,我们一定传承这段历史,担当起我们新一辈的使命!”

评论 2

  • fm868162 2020-11-30

    [得意]

  • 崇英 2020-11-30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