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遗事丨独家授权:五千清宫甲午档案 全面揭示甲午战况

封面新闻 2016-07-28 08:24 9867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五千零四十七件。

清廷在应对甲午战争期间形成的原始而系统的档案。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近日,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合作,对清宫所藏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全面整理和系列开发,出版大型档案文献《清宫甲午战争档案汇编》。全书共计五十册,收录清宫所藏甲午战争档案五千零四十七件,很多档案为首次刊布。

此次公布的档案均源于清宫所藏,是甲午战争过程中第一时间形成的原始记录。

对于清宫所藏甲午战争档案,早在1932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时期,就曾编印出版过《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四四册,八八卷,约一百五十万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陆续进行过两次编纂出版。

2014年是甲午年,适逢甲午战争爆发一百二十周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清宫所藏数量浩繁的甲午战争档案再次进行较为完整的史料汇编。

《清宫甲午战争档案汇编》涵盖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上谕档、电寄谕旨档、宫中朱谕、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洋务档、军机处电报档、外务部等多个全宗,包括甲午战争过程中形成的朝廷上谕、大臣奏折、官衙电报、外交公文及战争条约等各类文书档案。档案时间起自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止于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清廷筹办海军大臣载洵为已故提督丁汝昌开复原官原衔的奏折。

封面新闻(thecover.cn)获得独家授权,挑选甲午战争中的重要节点档案刊登,回顾发生在一百二十多年前甲午年间的那段历史。

谕旨对日宣战

1894年2月,朝鲜发生了东学党农民起义。这一事件成为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索。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上对护送入朝清军的济远、广乙舰发动突然袭击,并悍然击沉了运载有清军的英国运兵船高升号。日本不宣而战,以偷袭的方式打响了第一枪。

1984年8月1日,清廷颁布谕旨,正式对日宣战。文中称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故而“特布告天下”。并谕令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并著沿江沿海各将军督抚及统兵大臣,整饬戎行,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同一天,日本明治天皇也发布诏书,对华宣战。中日甲午战争至此全面爆发。

1894.8.1 对日宣战的谕旨。

1894.8.2 李鸿章电报:德国兵船带回高升号落水士兵。

1894.8.2 李鸿章电报:将日先开仗之说告各国。

甲午日谍第一案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方位地开展谍报活动,获取了大量中国情报。清宫档案里就保存着日本间谍石川伍一的一份供词,据石川伍一交代:“自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即在北京、天津等处往来”,住在军械所刘树芬家中。“刘树芬已将各军营枪炮刀矛、火药弹子数目清册,又将军械所东局海光寺各局置造子药每天多少、现存多少底册,均于正月底照抄一分。”

石川伍一交代了一个重要情况:“打电报叫日本打高升船官兵的信,是中堂衙门里送出来的,电是领事府打的。”随后,在刘树芬家中起获炸药及有关文件。可见,高升号运兵船出海行动确是石川伍一获得情报后电告日军的。

石川伍一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最早暴露并被抓捕的日本间谍,被称为:甲午日谍第一案。

礼部侍郎志锐于1894年9月20日提交的这份奏折,因文中提到在中堂大人李鸿章身边,也有很多为日本提供情报的人,军机处的大臣并未将志锐的这份奏折和所附的石川伍一供单呈送到光绪皇帝面前,直到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准备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的《中日战争》卷时,才让这份让人震惊的奏折得以重见天日。

1894年9月20日,石川伍一被按照欧美的惯例处以枪毙。《字林沪报》报道称观者如潮,行刑后“但闻一片声叫好不绝”。

1894.9.20 礼部右侍郎志锐单:呈日本奸细石川伍一供单。

1894.8.27 张之洞电报:日本奸细乔装潜入内地窥探虚实。

1894.9.7 南洋大臣刘坤一电报:审讯日奸细。

1894.9.17 李鸿章电报:审办日奸细事。

水陆将领

在甲午战争中,既涌现了像邓世昌、沈寿昌、徐邦道等勇将,也有像叶志超这样的不抵抗将军。

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清廷曾多次严令李鸿章遴选得力将领。比如叶志超,自甲午战前清廷就对其摇摆态度有所怀疑,但李鸿章并未能及时选人替换,导致甲午陆战从朝鲜半岛到辽东半岛,一败再败。

不过在战争中,李鸿章也对忠勇将士提示上奏,给予抚恤。

1894 黄海海战之后。李鸿章奏折:济远大副沈寿昌等在海战中义不顾身忠勇捐躯请旨奖恤。

1894.7.17 叶志超丁汝昌是否勇往可靠著李鸿章留心体察并酌量调派北洋统将。

1894.8.3 电旨:奉旨叶志超军势孤著李鸿章加电迅催援军解汉城之围。

1894.12.18 奉旨丁汝昌拿问治罪著李鸿章遴选保奏海军统帅。

昼夜鏖战刘公岛

1894年的冬天,威海形势异常严峻。威海卫是扼守渤海的重要战略要地,也是北洋海军驻泊基地,更是北洋海军抵抗入侵日军的最后战场。

1895年2月5日军机处电报档案中,记载了当时英国海军观战官员目睹并回述的中日交战惊心动魄的战况:南岸赵北嘴炮台先被日踞,北洋海军“派敢死之士上岸,将火药轰发,全台轰坏”。2月3日至2月8日,刘公岛天天都在是恶战中,4日,定远舰被偷袭入港的日舰击中,一层机舱进水。五日夜,日军“又以雷霆多艘,分路拼死来袭”,击沉我来远、威远、宝筏三船。刘公岛昼夜鏖战持续长达一周的时间。

1895.1.1 李鸿章电报:日军已由广岛开行大约赴威海上岸。

1895.2.5 李鸿章电报:日军攻打威海刘公岛尚有防守。

1895.2.5 李鸿章电报:威海刘公岛中日交战战况。

《马关条约》

甲午战败,1985年2月,李鸿章被任命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和谈。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之多,赔款之巨,前所未有。马关签约,激起朝野上下一片反对声浪。光绪帝在五月十七日发布这道亲笔朱谕,痛心疾首地陈述被迫与日本签约的无奈。朱谕中表示,开战仓促,既无经验丰富的将领,又乏训练有素的军队,水陆相交,战无一胜。日军直逼京畿,“万不得已之苦衷,有未能深悉者”,而签约“万分为难情事”。

1895.4.17 电旨:奉旨著李鸿章斟酌妥办交接台湾。

1895.4.21 李鸿章电报:与日本和约请皇帝批准。

1895.5.8 马关条约。

1895.5.8 马关条约。

台湾军民保台抗日斗争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地方官员也屡次发电,奏明民众的悲痛之情及抗日愿望。

1895年4月20日,台湾巡抚唐景崧奏报,台湾民众“涌入衙署哭声震天”,并请唐景崧向朝廷转达“台湾属倭,万姓不服。……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惨曷极!”并表示“台湾已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1895.4.20 署理台湾巡抚唐景崧电报:闻割地台湾市绅拥入衙署哭声震天。

1895.4.28 署理台湾巡抚唐景崧电报:求废约保台。

1895.5.25 李鸿章电报:割让台湾情形。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